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海岸帶的意思、海岸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海岸帶的解釋

海水對陸地作用的地帶。包括海岸、潮間帶(平均低潮線和平均高潮線之間)、水下岸坡(平均低潮線以外的淺海地帶)等三個部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海岸帶是指海洋與陸地相互作用的過渡地帶,涵蓋從海岸線向海、陸兩側延伸的特定區域。根據《海洋科學辭典》的定義,海岸帶通常包括潮上帶(海岸陸地)、潮間帶(灘塗)和潮下帶(淺海)三部分,是海陸生态、地質和人類活動交織的核心區域。

一、核心定義與範圍

  1. 地理學視角

    海岸帶是陸地與海洋的交接帶,其範圍因學科和應用需求而異。中國《海域使用管理法》将其界定為海岸線向海延伸至10-15公裡等深線、向陸延伸至10公裡左右的帶狀區域,涵蓋濱海平原、灘塗、淺海及島嶼。

  2. 生态學特征

    作為典型的生态交錯區,海岸帶擁有紅樹林、鹽沼、珊瑚礁等高生産力生态系統,具備抵禦風暴潮、淨化水質等生态功能(《中國海岸帶生态環境藍皮書》)。

二、組成結構與動态性

  1. 橫向分帶
    • 潮上帶:平均高潮線以上至海浪作用最高處,含沙丘、海蝕崖等;
    • 潮間帶:周期性被潮水淹沒的灘塗,是貝類、蟹類栖息地;
    • 潮下帶:低潮線至波浪作用海底下限(約15-20米水深),常見海草床和淺海生物群落。
  2. 動态演變

    受潮汐、河流輸沙及海平面變化驅動,海岸線持續遷移。如黃河三角洲年均向海推進數百米,而侵蝕型海岸(如江蘇北部)每年後退數米(《中國海岸帶地質調查報告》)。

三、科學價值與人類利用

海岸帶集中了全球60%以上的人口和主要港口城市,承載漁業、航運、旅遊等經濟功能,同時面臨海平面上升、污染和開發過度的壓力。國際《海岸帶綜合管理指南》強調需平衡生态保護與資源可持續利用。


權威來源:

  1. 《海洋科學辭典》(科學出版社,ISBN 978-7-03-014342-5),第215頁。
  2. 地理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地理學名詞》(第二版)[M]. 科學出版社,2021. 術語線上鍊接(搜索“海岸帶”)
  3. 國家海洋局. 《中國海岸帶生态環境藍皮書》[R]. 2023. 摘要頁

網絡擴展解釋

海岸帶是陸地與海洋相互作用的地帶,具有動态性和複合性特征,其定義和範圍因研究領域或管理需求而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海岸帶以海岸線為基準,向陸地和海洋兩側延伸形成過渡區域。國際科學界将其視為晚第四紀海平面變動下的洪泛區域,涵蓋海岸平原至大陸架外緣。

二、空間範圍

  1. 中國标準:陸側延伸10公裡,海側至15米水深線;
  2. 地理劃分:
    • 潮上帶:平均大潮高潮線以上的近岸陸地,受風暴潮影響;
    • 潮間帶:潮汐漲落區域,是灘塗養殖的主要場所;
    • 潮下帶:平均低潮線至波浪作用基面的淺海區,沉積物較粗;
  3. 廣義範圍:包括沿海平原、河口三角洲、濱海濕地及淺海大陸架等。

三、核心特征

四、管理意義

由于涉及複雜的自然與社會因素,管理範圍需兼顧地形完整性(如崖壁、灘塗不可分割)與行政區劃,形成“自然-人文”複合系統。

如需了解具體區域的劃分标準或資源開發案例,可進一步查閱河北省自然資源廳等官方文件。

别人正在浏覽...

暴逆褊逼筆飽墨酣畢畢剝剝財政廳程程稱旨鹑懸大寳龜帶佩刀錐牒雲動人斷織勸學阏郁惡運犷骜古胡恒久哄哄嘩鬨火齊粥降世艦載機截蒲笄珈浄本矜清九子山聚變反應考鍛空洞圹圹老蚌珠胎陵物離阻祿臣魯魚緑鬟帽裙馬思哥油蠓蠛鳴蟬批鬥罴貅邛崃坂人木三七三時殿舍近求遠十二道金牌霜毳耍盤子曙晖死教四鋪子着地王班文囿物盡其用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