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墨的意思、楮墨的詳細解釋
楮墨的解釋
紙與墨。借指詩文或書畫。 唐 劉知幾 《史通·暗惑》:“無禮如彼,至性如此,猖狂生态,正復躍見楮墨間。” 明 徐渭 《畫鶴賦》:“由此觀之,則形骸易泯,不勝留影之難;楮墨如工,反壽終身之玩。” 清 曹寅 《尚中索書真州東園》詩:“楮墨向千載,咳唾猶芳鮮。”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十篇:“恨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傳畸人於千秋,雖背《春秋》之義,固不失為史家之絶唱,無韻之《離騷》矣。”
詞語分解
- 楮的解釋 楮 ǔ 落葉喬木,樹皮是制造桑皮紙和宣紙的原料。 紙的代稱:楮币。楮錢(舊俗祭祀時焚燒)。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墨的解釋 墨 ò 寫字繪畫用的黑色顔料:一錠墨。墨汁。墨盒。墨迹。墨寶(珍貴的字畫。亦用來尊稱别人寫的字、畫的畫)。 寫字畫畫用的各色顔料:墨水。油墨。粉墨登場。 黑色或接近于黑色的:墨黑。墨面(a.黑的臉色;
專業解析
“楮墨”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及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
字面本義:紙與墨
- 楮 (chǔ): 指楮樹,其樹皮是古代造紙的重要原料。因此,“楮”常被用作“紙”的代稱。例如《漢語大詞典》明确指出“楮”可“借指紙”。
- 墨: 指書寫、繪畫所用的黑色顔料,也泛指書寫繪畫所用的顔料。
- 合義: “楮墨”字面意思即為“紙和墨”,是書寫、繪畫所必需的基本工具材料。如《漢語大詞典》釋義為“紙與墨。借指詩文或書畫”。
-
引申義:詩文、書畫作品
- 由于紙和墨是創作文字和藝術作品的直接載體,“楮墨”很自然地引申指代書寫或繪畫的行為及其成果。
- 指代作品: 最常用的引申義是指“詩文”或“書畫”作品本身。例如,稱贊某人的文章或書畫時,可說“楮墨生輝”、“楮墨精妙”。如《辭源》釋義為“紙和墨。指書、畫或詩文”。
- 指代創作行為: 有時也指執筆書寫或繪畫的動作、過程。如“楮墨耕耘”形容辛勤創作。
- 文化内涵: 這個詞蘊含着文人對書寫、繪畫藝術的尊重與珍視,常被用來抒發文人雅士的情懷志趣。如“楮墨寄情”意指通過書畫詩文寄托情感。
“楮墨”一詞,本指書寫繪畫的材料——紙和墨,核心引申義則指代由這些材料承載的文化藝術成果,即詩文和書畫作品,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雅緻的代稱。其使用體現了漢字以具體事物指代抽象概念或成果的造詞特點。
參考來源:
- 釋義主要依據《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辭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等權威漢語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
“楮墨”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ǔ mò,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詞源與基本含義
- 楮:指楮樹(構樹),其樹皮是古代造紙的重要原料。因此,“楮”常被用作紙的代稱。
- 墨:指書寫或繪畫用的黑色顔料,引申為文字、書畫的創作工具。
- 組合義:兩字合用,字面意義為紙與墨,後引申為詩文、書畫等文學藝術作品的代稱。
2.曆史用例與引申義
- 唐代劉知幾《史通》中提到“猖狂生态,正復躍見楮墨間”,形容文字生動傳神。
- 明代徐渭在《畫鶴賦》中寫“楮墨如工,反壽終身之玩”,強調書畫作品的藝術價值。
- 清代曹寅詩句“楮墨向千載,咳唾猶芳鮮”,則比喻詩文流傳久遠。
3.現代用法
- 代指創作:如“寄心楮墨”表示專注于寫作或書畫創作。
- 象征文化傳承:因楮墨與古代文化密切相關,常被用于形容傳統藝術或文獻的保存與流傳。
4.相關拓展
- 楮的其他含義:除了指紙,宋代以後“楮”也代指紙币(因紙币多用楮皮紙制成)。
- 墨的延伸:如“墨寶”指珍貴的書畫真迹,“墨客”代指文人。
總結來看,“楮墨”不僅是一個具體事物的組合詞,更承載了古代文人通過紙筆創作、表達情感的文化象征意義。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史通》《畫鶴賦》等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茇舍拔十得五布寫不秀氣讒戮纏束澄虛沖衛抽導存劄達爾杜弗打結大倫渡江餓虎見羊鹗睨分床同夢改容易貌隔片工傷郭巨埋兒好約黑粗話簍子穢德垢行恢恢有餘間隔號家司斤斤自守禁衛軍爵命拘謹矩坐開後門诳嘴爛額焦頭兩重性馬飯馬家大練密率蹑跟狃泰驽羸畔志憑驗鉛铦青佩求救囚拘權右熱心腸日膳攝衛十分惺惺使九分鼠負暑溽天昏地暗體調鄉壁小爬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