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序的意思、敦序的詳細解釋
敦序的解釋
亦作“ 敦叙 ”。《史記·夏本紀》:“敦序九族,衆明高翼”。 裴駰 集解引 鄭玄 曰:“次序九族而親之”。今本《書·臯陶谟》作“惇敍”。謂使九族親厚而有序。後謂親睦和順。《三國志·蜀志·先主傳》:“今臣羣寮以為在昔《虞書》敦敍九族,庶明勵翼,五帝損益,此道不廢。” 唐 孫逖 《授濮陽郡王徹宗正卿制》:“敦叙之任,疇咨所難,宜受寄於本枝,更遷榮於列棘。” 清 張履 《<意苕山館詩>序》:“性情者,内以敦叙彜倫,外以彌綸民物。”
詞語分解
- 敦的解釋 敦 ū 厚道,笃厚:敦樸。敦厚。敦實。 誠心誠意:敦聘。敦請。 督促:“使虞敦匠”。敦勸。敦促。 姓。 敦 ì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 序的解釋 序 ù 次第:順序。秩序。次序。工序。程式。序數。 排列次第:序次。序列。 開頭的,在正式内容之前的:序言。序跋。序曲。序幕。序論。 古代指送别贈言的文字。 指季節:四序。 古代地方辦的學校:庠序。
網絡擴展解釋
“敦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敦序”指依照長幼、親疏的次序互相親厚,強調家族或社會成員之間遵循倫理秩序、和睦相處。該詞也寫作“敦叙”或“惇序”,屬于同詞異形。
詞源與演變
-
曆史文獻記載
- 最早見于《史記·夏本紀》:“敦序九族,衆明高翼”,裴駰集解引鄭玄注釋為“次序九族而親之”。
- 今本《尚書·臯陶谟》中寫作“惇敍”,含義相同,均指通過倫理次序實現親厚和諧。
-
後世用例
- 唐代張說在《大唐封祀壇頌》中寫道:“九族敦序,百姓昭明,萬邦鹹品”,體現其在禮制中的重要性。
- 清代張履的《意苕山館詩序》提到“敦叙彜倫”,進一步延伸至倫理綱常的維護。
核心内涵
- 倫理秩序:強調長幼、親疏的等級次序。
- 親厚和睦:在遵循秩序的基礎上,促進家族或社會的和諧關系。
現代關聯
該詞多用于古文研究或曆史文獻分析,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可通過“敦親睦族”等成語理解其精神延續。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敦序(dūn xù)是指整頓秩序、規範次序的意思。拆分部首可以分為⺮一部和⺹一部,共有11畫。敦序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字,是出自《尚書·大禹谟》。繁體字為頓序。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敦序的簡化形為“頓序”,由于筆畫的變化,繁體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稍有不同。例如,繁體字”頓“的首字部分為”頁“,而簡體字“頓”的首字部分為“頁”。以下是敦序的例句:我們必須敦序排隊,以免造成混亂。組詞中可以有“整頓秩序”、“規範次序”。敦序的近義詞包括“整齊有序”、“井然有序”,反義詞則相對應地是“混亂”、“無序”。希望這次回答符合您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