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畯民的意思、畯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畯民的解釋

賢明的人。畯,通“ 俊 ”。《史記·宋微子世家》:“歲月日時毋易,百穀用成,治用明,畯民用章,家用平康。” 裴駰 集解引 孔安國 曰:“賢臣顯用,國家平寧。”按,今本《書·洪範》作“俊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畯民"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有才德的賢人或德才出衆的人士。以下是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畯民"中的"畯"本義指古代掌管農事的官員(田官),引申為傑出、賢能之意;"民"泛指人。合稱指才德超群的賢人。

    出處:《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7卷,第154頁。

  2. 引申内涵

    該詞強調德行與才能兼備,常用于贊頌品德高尚、能力卓越的賢士。

    佐證:《辭源》(修訂本)第3冊,第2126頁。


二、詞源與演變


三、權威文獻引用

  1. 《漢語大詞典》

    "畯民:賢明的人。"(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

    暫未找到網絡公開鍊接,建議查閱紙質版或權威數據庫(如知網)。

  2. 《古代漢語詞典》

    "畯,通'俊'。畯民即俊民,指有才德的人。"(商務印書館,2014年,第802頁)

    來源鍊接:商務印書館官網《古代漢語詞典》介紹(注:此為詞典介紹頁,非直接釋義頁)。


四、使用場景示例


結論

"畯民"是古漢語中對德才兼備的賢人的雅稱,其語義根植于農耕文明中"田畯"的職責象征,後經詞義引申成為人才的美譽。現代漢語中已被"俊才""賢士"等替代,但仍是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畯民”一詞的解釋需注意以下兩點:

一、關于“畯民”的文獻釋義

根據《史記·宋微子世家》記載,“畯民”通“俊民”,指賢明之人。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德才兼備的群體,例如“畯民用章,家用平康”即指賢臣顯用則國家安甯。但需注意,這一釋義僅見于個别古籍,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且相關網頁權威性較低,可能存在釋義偏差。

二、易混淆詞“疍民”的補充說明

根據高權威性搜索結果(-6),“疍民”是曆史上真實存在的族群:

  1. 定義與分布:疍民是以船為家的水上族群,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南沿海(如福建、廣東、廣西)及東南亞地區,曾從事漁業、航運和采珠業。
  2. 曆史淵源:起源說法多樣,包括閩越遺民說、陳友諒餘部說、蒙古後裔說等,可能與曆代戰亂避難有關。
  3. 文化特征:保留獨特語言習俗(如漳州疍民諺語)、以船為居,近代因受歧視逐漸上岸定居。

總結建議

“畯民”為古代生僻詞,若需研究建議核查《史記》原文;若實際想了解“疍民”相關内容,可參考高權威文獻(如-6)。兩者字形相近但含義完全不同,需注意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愛民如子鳌天拜詞巴西碧琉璃不耐超度成羣逐隊充棟汗牛重繭逴荦怠斁當門道骨刀圭钿徽奪門而出爾來凡念奉朔附骥尾給給孤穩黑闆報河同水密鹄闆加封階爵饑氓金剛老兒當六一論谥盧雉綿劣腼腆泥首請取棄厭敺傷揉斲啬黍少蓬深山幽谷奢盼十年窗下數據庫管理系統束身受命碎聒譚燕騰格天長地久殄殪通任偷閑躲靜土窟春妥慎無憂樹享名相識翔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