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相識的意思、相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相識的解釋

(1) [be acquainted with each other]∶互相認識

素不相識

(2) [acquaintance]∶指彼此認識的人

詳細解釋

(1).彼此認識。《荀子·君道》:“以為故耶?則未嘗相識也。” 唐 顧況 《行路難》詩之一:“一生肝膽向人盡,相識不如不相識。” 元 薩都剌 《滿江紅·金陵懷古》詞:“ 王 謝 堂前雙燕子, 烏衣巷 口曾相識。” 徐懷中 《西線轶事》:“這幾位媽媽崗位不同,互不相識。”

(2).指彼此認識的人。《禮記·曾子問》:“相識有喪服可以與於祭乎?” 唐 杜甫 《複愁》詩之三:“萬國尚戎馬,故園今若何?昔歸相識少,早已戰場多。”《水浒傳》第十六回:“再有幾個相識在裡面,一發請進後堂深處相見。” 趙樹理 《實幹家潘永福·經營之才三》:“ 潘永福 同志在 中村 遇上了個老漢,也是舊相識。”

(3).互相識别。 清 李有棠 《金史紀事本末·群盜叛服》:“時遷 汴 ,賦斂益橫, 兩河 遺民羣聚為盜,寇掠州郡,皆衣紅衲襖以相識,呼為紅襖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相識”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有以下幾層含義:

  1. 基本含義
    指人與人之間互相認識、知道對方的存在。例如:“我們相識多年”,表示雙方已認識很長時間。它強調一種雙向的、彼此确認的關系,而非單方面的了解。

  2. 詞性用法

    • 動詞:表示“認識”的動作,如“他們在一場會議上相識”。
    • 名詞:指“認識的人”,如“舊相識”“新相識”,類似“熟人”但更書面化。
  3. 引申意義
    在文學或情感語境中,常隱含“緣分”或“情感聯結”。例如:“前世五百次回眸,換來今生一次相識”,強調相遇的珍貴性。

  4. 與相近詞的區别

    • “認識”:更通用,可單向(如“我認識他,但他不認識我”),而“相識”必須是雙向的。
    • “相知”:程度更深,指彼此了解内心,如“相識易,相知難”。
  5. 常見搭配與例句

    • 成語:素不相識(完全不認識)、萍水相逢(短暫偶然的相識)。
    • 例句:“雖然我們剛相識,卻像老朋友一樣投緣。”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補充說明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相識

相識是一個包含兩個字的詞語,分别是“相”和“識”。

拆分部首和筆畫

“相”字的部首是目,由十一個筆畫組成; “識”字的部首是言,由八個筆畫組成。

來源

相識一詞源自于古代漢語。《說文解字》中解釋為“相遇而知”。指的是通過相見并交流,彼此了解對方的情況、性格等。

繁體

相識的繁體字為“相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相字的左旁部首是木,右旁部首是目,寫法為相字右旁部首寫在上面,左旁部首寫在下面; 識字的左旁部首是讠,右旁部首是心,寫法為識字左旁部首寫在上面,右旁部首寫在下面。

例句

1. 我們在旅行中相識的,從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2. 相識之初,我們彼此都感到陌生,但通過長時間的交往,我們逐漸變得熟悉起來。

組詞

相識的組詞包括相見、相知、相惜等。

近義詞

相熟、相識是相近詞義,表示雙方彼此認識或了解。

反義詞

相生、相識的反義詞是陌生,表示互不認識或不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