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骥尾的意思、附骥尾的詳細解釋
附骥尾的解釋
[put oneself under the patronage of a bigwig] 附在千裡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他人而成名。一般用作謙詞
附骥尾則涉千裡,攀鴻翮則翔四海。——王褒《四子講德淪》
詳細解釋
蚊蠅附在馬的尾巴上,可以遠行千裡。比喻依附先輩或名人之後而成名。《史記·伯夷列傳》:“ 顔淵 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 司馬貞 索隱:“按:蒼蠅附驥尾而緻千裡,以譬 顔回 因 孔子 而名彰也。” 清 納蘭性德 《渌水亭雜識》卷二:“ 漢 皇甫規 深以不與黨人為恥,數子碌碌,乃獲附驥尾。”後常用為自謙的套語。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苗生》:“ 苗 忽至,左攜巨尊,右提豚肘,擲地曰:‘聞諸君登臨,敬附驥尾。’”亦省作“ 附尾 ”、“ 附驥 ”。 南朝 宋 鮑照 《從臨海王上荊初發新渚》詩:“扳龍不待翼,附驥絶塵冥。” 宋 黃庭堅 《次韻吉老十小》詩之二:“癡蠅思附尾,驚鶴畏乘軒。” 明 何景明 《送崔氏》詩之三:“結髮與君友,附驥思一鳴。”《紅樓夢》第三七回:“若不依我,我也不敢附驥了。”
詞語分解
- 附的解釋 附 ù 另外加上,隨帶着:附體。附件。附帶(a.另外有所補充的;b.非主要的)。附庸。附會(a.把不相關連的事勉強拉到一起,如“牽強附附”;b.組織文章、布局謀篇、命意修辭等創作活動,如“精思附附,十
- 骥尾的解釋 語出《史記·伯夷列傳》:“ 顔淵 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 司馬貞 索隱:“蒼蠅附驥尾而緻千裡,以喻 顔回 因 孔子 而名彰。”後用以喻追隨先輩、名人之後。 唐 李鹹用 《和彭進士感懷》:“若向雲
網絡擴展解釋
“附骥尾”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
核心釋義
該成語字面意為“附着在千裡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他人或依附名望者的成就來提升自己的名聲,通常作為自謙之詞使用。其本質強調借助他人之力間接獲得成功,而非依靠自身能力。
-
詞源與典故
典故最早見于《史記·伯夷列傳》,原句以“蒼蠅附骥尾而緻千裡”形容依附他人顯達的現象。漢代王褒在《四子講德論》中進一步用“附骥尾則涉千裡,攀鴻翮則翔四海”闡明此意,奠定其文學化表達。
-
用法特點
- 謙遜語境:常用于自謙場合,表示自己因他人提攜才有所成就(例:“晚輩不過附骥尾,全賴先生提攜”)。
- 中性偏褒義:雖強調依附性,但多用于表達對提攜者的感激,而非貶低自身能力。
- 曆史用例:如明代馮夢龍《喻世明言》中“俟破賊立功,庶可附骥尾以成名耳”。
-
延伸理解
成語亦省作“附尾”或“附骥”,現代使用中多保留原意,常見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值得注意的是,其隱含的“被動成名”特質使適用場景具有一定局限性,需結合語境判斷是否恰當。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史記》《四子講德論》等原始出處,或查閱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附骥尾(fù jì wěi)一詞的意思是指馬尾毛下的骥尾毛,也就是指與骥馬一樣美麗的尾巴。
附骥尾的拆分部首是“⻨”和“今”,其中“⻨”是馬的部首,表示與馬相關,“今”表示現在的意思。附骥尾的拆分部首暗示了它與馬相關,并且是現在的尾巴。
附骥尾的拆分筆畫共計16畫。其中,“⻨”部為9畫,“今”部為7畫。
附骥尾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馬匹賽事。在古代,人們非常崇尚美麗的馬匹,尤其是那些骥馬。骥馬被認為是非常高貴、出色的馬匹,它們的尾巴毛非常美麗。所以,附骥尾這個詞便形容了一種具備骥馬尾巴美麗特點的情況。
在繁體字中,附骥尾的寫法是「附駿尾」。
古時候漢字寫法和現代漢字有些許不同。附骥尾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是「附驫尾」。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在古代人們對于骥馬和骥尾的認識相對現代而言略有差别。
以下是一個附骥尾的例句:他的馬尾毛非常美麗,簡直就像附骥尾一樣。
除了附骥尾外,還有一些相關的詞語,可以用來形容美麗的馬尾毛,比如“鬃毛”、“蓬勃尾”等。
它的反義詞可以是一些形容馬尾毛差強人意的詞語,比如“破舊尾”、“髒污尾”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