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俊士的意思、俊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俊士的解釋

(1). 周 代稱選取入太學者。《禮記·王制》:“命鄉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司徒論選士之秀者,而升之學,曰俊士。” 鄭玄 注:“可使習禮者,學大學。” 孔穎達 疏:“身雖升學,亦以學未成,猶給司徒繇役;若其學業既成,免其繇役。” 唐 代為取士科目之一。《新唐書·選舉志上》:“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經,有俊士,有進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此歲舉之常選也。” 太平天囯 稱補廪為俊士。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傑歸真》:“以秀才為秀士、以補廪為俊士、以拔貢為傑士、以舉人為約士。”

(2).才智傑出的人。《荀子·大略》:“天下國有俊士,世有賢人。”《漢書·蒯通傳》:“彼 東郭先生 、 梁石君 , 齊 之俊士也,隱居不嫁,未嘗卑節下意以求仕也。” 清 魏源 《<皇朝經世文編>序》:“鳩聚本朝以來碩公、龐儒、俊士、畸民之言,都若幹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俊士”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和文化語境中有兩層主要含義,以下結合權威資料進行分述:

一、古代教育與科舉制度中的概念

  1. 周代教育體系
    指經選拔進入太學深造的學子。據《禮記·王制》記載,地方通過層層選拔(秀士→選士→俊士),最終由司徒推薦優秀者入太學,稱“俊士”。此時俊士雖入太學,但學業未完成仍需服勞役,學成後方可免除。

  2. 唐代科舉科目
    成為科舉取士的正式科目之一,與進士、明經等并列,屬于常規選拔制度(《新唐書·選舉志上》)。

二、社會文化中的引申含義

指才智或德行出衆的人。如《荀子·大略》言“天下國有俊士”,《漢書》以“俊士”贊譽齊國隱士東郭先生等人,清代魏源亦用此詞指代傑出學者。


補充說明:該詞在現代多用于人名,取“才智超群”與“品行優良”雙重寓意(參考姓名學解析)。需注意唐代以後,“俊士”作為科舉科目的使用逐漸減少,明清時期更側重其“傑出人才”的泛化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俊士》的意思

《俊士》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有傑出才華、品德高尚的人;也可以指年輕貌美、英俊潇灑的男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俊士》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亻”和“臣”。按照筆畫順序,總共包含10畫。

來源與繁體

《俊士》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于文學作品中。在繁體中,字形保持不變,仍然是「俊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按照古代漢字寫法,「俊士」的字形稍有差異,具體表現在筆劃連接的方式上。不過在意義上并無差異。

例句

1. 他是個有修養的俊士,受人尊敬。

2. 那個青年是個英俊的俊士,在校園裡受到很多女生的追捧。

組詞

1. 俊傑:有出色才華、能力的人。

2. 俊美:形容人容貌出衆、英俊美麗。

3. 千俊萬豔:形容人才衆多,美麗出衆。

近義詞

1. 才子:指具有文學才能的人。

2. 佳人:指美麗的女子。

3. 佳士:指才華出衆的人。

反義詞

1. 庸人:指平庸、無能的人。

2. 丑陋:指外貌不美的人。

3. 平庸:指普通、沒有特長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