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牒的意思、白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牒的解釋

(1).未用印的公文。 宋 王溥 《唐會要·大理寺》:“當寺司直評事,應準敕差出使,請廢印三面,比緣無出使印,每經州縣及到推院,要發文牒追獲等,皆是自将白牒,取州縣印用。因茲事狀,多使先知,為弊頗深。”

(2).泛指官府文書。 清 姚鼐 《送侍潞川主德州書院用前夕在揚州留别韻》:“策名白牒中,早與南宮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白牒”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1. 基本含義

    • 未用印的公文:指未經官方正式蓋章的文書。例如唐代官員出使時,因無專用印章,需臨時借用地方官印,導緻公文存在洩露風險。
    • 泛指官府文書:廣義上也指代各類官方文件或公文。
  2. 出處與曆史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唐會要·大理寺》,記載唐代官員因公出使時使用“白牒”的情況,反映了當時行政流程中的弊端。

  3. 語義演變
    部分資料提到,“白牒”在後期引申為“冗長無意義的文件”,暗指官僚主義導緻的低效文書工作,但此用法較為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4.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僅見于古籍研究或曆史文獻分析,如姚鼐《送侍潞川主德州書院用前夕在揚州留别韻》中的詩句。

建議進一步查閱《唐會要》或《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典籍獲取詳細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牒(bái dié)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是白(bái)和牒(dié)。白的部首是白字頭(白字旁),牒的部首是牛字頭(牜字旁)。 白字意為白色,可以指顔色、狀态或者特定的事物,如白天、白衣、白皙等。牒字可以解釋為文書或者文件,代表着文字的記錄和傳遞。白牒合在一起的意思是指用白色紙張或者文書來記錄和傳遞信息。 白牒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人們使用白色的紙張或者絹帛來書寫重要的文書、信函或者官方文件。這樣的白牒在古代被認為是非常正式和莊重的形式,往往表示特殊文件或者命令。 在繁體字中,白牒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白牒的古代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差異,但整體上保持了白和牒的基本形狀和結構。 以下是一個關于白牒的例句:他收到了一封高度機密的白牒,要求立即執行任務。 與白牒相關的詞語有:白紙(bái zhǐ)、*********(bái pí shū)、牒證(dié zhèng)等。白紙和白牒有相似的含義,都指代着白色的紙張。*********和白牒在一些上下文中可以互換使用,都表示正式的文件記錄。 反義詞與白牒并不明确,因為它是一個特定的詞語。然而,與白牒相反的可以是不記錄或者不傳遞信息的狀态。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