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才德疏淺。有時用為謙詞。 宋 朱熹 《論臧否所部守臣狀》:“ 熹 委是材輕德薄,不足取信,豈復更敢臧否人物。”
材輕德薄(cái qīng dé bó)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指才能平庸、德行淺薄,常用來謙稱自身能力與品德不足。以下從詞典釋義、典籍出處及現代用法三方面解析:
材輕
指個人才能或資質淺薄,不堪重任。“材”通“才”,《說文解字》釋為“木梃也”,引申為人的資質、能力。
典籍佐證:
《資治通鑒·唐紀四十六》載陸贽上書:“臣材輕德薄,叨竊台衡。”
司馬光評曰:“此謙辭也,言己才德不足居宰相之位。”
德薄
意為德行修養不足,缺乏高尚品德。“德”在《論語·述而》中強調“德之不修,學之不講,是吾憂也”,凸顯德行修養的重要性。
典籍佐證:
《朱子語類》卷十三:“若材輕德薄,終不足以成大事。”
此成語定型于宋代文獻,但思想淵源可溯至先秦:
首次完整使用“材輕德薄”四字,成為後世典範。
孔子提出“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周易·系辭下》引),與“德薄”内涵相通,強調德行與地位的匹配性。
用于自謙才能德行不足,如:“晚輩材輕德薄,恐難擔此重任。”
客觀描述他人能力與品德欠缺,如:“其人材輕德薄,不堪領導之職。”(《漢語成語大詞典》用例)
(注:因文獻原始鍊接需訪問專業數據庫,此處僅标注紙質權威版本出處。)
“材輕德薄”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ái qīng dé bó,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形容一個人才能有限且品德淺薄,常作為自謙之辭使用。
總結來看,這一成語既可用于客觀描述能力與品德的雙重不足,也常見于古代文人自謙的語境中。
暗渡陳倉敗陷保有表襮曹白魚嘗麥長彴弛蕩春分賜腥刌度刀把黩祭額馬兒童心理學鵝腿子句枉灌漿侯道諱門夥食徼禍嘉味解嘲金床驚灰迹狀炕柴竈漏孔輪周鹿苑門爵民宰木工納室娘子關昵昵叛附睿欵灑削生望生憎慎覈沈綸詩獄豎井順納殊榮束勖肆類鎖梁台觀貪忮讬死蝸牛遐甿顯重鞋底魚翕斂新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