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ing round and round] 形容旋轉或流動
(1).特别圓的樣子。 趙日升 《編草帽》詩:“咱編的草帽--密紋兒細,沿兒圓,滴溜溜地像磨盤。”
(2).旋轉快速的樣子。 元 白樸 《梧桐雨》第四折:“原來是滴溜溜遶閒階敗葉飄,疎剌剌刷落葉被西風掃。”《水浒傳》第六一回:“那隻船滴溜溜在水面上轉。” 管桦 《爆6*炸大王》:“一個手6*榴6*彈掉在身旁,彈棒冒着火花,滴溜溜直轉。”
(3).形容聲音圓潤、宛轉。 曹禺 《王昭君》第五幕:“黃鹂滴溜溜地叫起了清晨。” 林斤瀾 《母女》:“夯打得刷溜溜飛,夯歌唱得滴溜溜啭。”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滴溜溜漢語 快速查詢。
“滴溜溜”是一個漢語疊詞形容詞,讀音為dī liū liū,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形容物體圓潤飽滿
多指形狀特别圓或滾動的狀态,例如:“草帽沿兒圓得滴溜溜”。
形容快速旋轉或流動
強調動态的連續轉動或流動,如:“眼珠滴溜溜亂轉”“船在水面滴溜溜打轉”。
形容聲音圓潤宛轉
用于描述清脆、流暢的聲音,例如:“黃鹂滴溜溜的叫聲”。
動态場景:
常見于描述眼珠轉動(如“滴溜溜睜圓環眼”)、物體旋轉(如“手榴彈滴溜溜直轉”)或水流(如“淚水滴溜溜轉”)。
聲音描寫:
用于拟聲,如曹禺《王昭君》中“黃鹂滴溜溜叫”。
該詞在文學作品中常增強畫面感和生動性,如《西遊記》寫人物“滴溜溜睜圓環眼”,或元曲《梧桐雨》描繪“滴溜溜繞階敗葉飄”。
“滴溜溜”通過疊字強化了圓轉、流動或聲音的連續性,多用于口語和文學描寫,需結合語境具體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