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設置床榻。《新唐書·韋縚傳》:“朔日於 宣政 設榻,東向置案, 縚 坐讀之。”
(2).《後漢書·徐穉傳》載: 徐穉 家貧,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儉義讓,所居服其德”。時 陳蕃 為太守,不接待賓客,“唯 穉 來特設一榻,去則縣之”。後以“設榻”指款待敬重的賓客或知交。 宋 梅堯臣 《蘇子美竹軒和王勝之》:“我期霰雪時,來聽幽聲卧。應當為設榻,勿使賞心剉。” 明 申涵光 《懷太原傅青主》詩:“曾約溪村訪釣竿,數年設榻待君歡。”
"設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和典故兩個層面解析:
一、詞義解析
字面意義
指設置床榻,即擺放卧具的行為。
引申含義
特指對敬重的賓客或知交以禮相待。此用法源自東漢典故,後成為禮遇賢士的代稱。
二、曆史典故與用法
《後漢書》中的典故
東漢名士徐穉(徐孺子)因德行高尚,受太守陳蕃特殊禮遇。陳蕃平日不接待賓客,唯獨徐穉來訪時,專門為其設置床榻;徐穉離開後,便将榻懸挂不用。此故事體現了對賢者的尊崇。
曆代文獻中的延伸
三、總結
"設榻"從具體的陳設行為,演變為表達敬重、禮遇的文化符號,尤其在文人交往中常用于彰顯情誼或推崇德行。如需更深入的曆史語例,可參考《後漢書·徐穉傳》及《新唐書》相關記載。
設榻是一個常用且優雅的漢字詞彙,形容人們擺置座位或躺椅,為休息或談話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它的部首是木,總共有14個筆畫。設榻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居室擺設。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設榻是以繁體形式表現的。它的繁體字為「設榻」,在這個字形中,「設」表示擺置的動作,「榻」則用來指代座位或躺椅,形象地描述了坐卧之物。
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區别,這也導緻了一些漢字的形狀和書寫習慣的改變。然而,即使是在古代,設榻這個詞的基本形态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設榻這個詞在古代文獻中廣泛出現,常用來描述皇帝的寝宮、貴妃的閨房、文人雅士的起居場所等。例如,《紅樓夢》中的一句詩就運用了這個詞:「西子是不設榻眠,萬人空占顔值嫣」。這句詩形象地表達了西子美麗的容貌使得衆人無法入眠的場景。
除設榻外,還有許多相關的詞彙可以與之組詞,進一步豐富語言表達的可能性。比如,「設座」指擺置座位、「設椅」指安排椅子、「設桌」指擺放桌子等。
與設榻意思相近的詞彙是「擺放」或「安置」。這些詞都描述了将物品擺放到合適的位置以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
相反地,「收拾」可以視為設榻的反義詞,它表示整理座位或撤出座位的行動,以準備離開或變換場景。
作為一個常見并且優雅的漢字詞彙,設榻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和語言表達的可能性。隻需透過這個詞的意義和使用,我們便能深刻體驗其帶給我們的情感與情景描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