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義;闡發義理。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頌贊》:“揄揚以發藻,汪洋以樹義。”《陳書·袁憲傳》:“居數日, 君正 ( 袁君正 )遣門下客 岑文豪 與 憲 候 弘正 ( 周弘正 ),會 弘正 将登講坐,弟子畢集,乃延 憲 入室,授之麈尾,令 憲 樹義。”
“樹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有所不同,主要可從以下兩個層面理解:
基本解釋:指樹立正确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培養高尚品德和行為。其中:
在文獻中,“樹義”還表示立義或闡發義理。例如:
“樹”的本義為種植(如“樹之以桑”),引申為“建立、培育”(如“樹立”“樹敵”),因此“樹義”可視為通過行動或論述來确立某種價值觀。
總結來看,“樹義”既可指個人道德的培養,也可指學術或思想層面的義理闡發,具體需結合語境判斷。
《樹義》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樹立正義、傳承義理。樹義常常用來描述一個人或團體在道德、法律或社會準則方面秉持正義,并努力推廣這種價值觀的行為。
《樹義》這個詞的第一個字“樹”由木(mù)部和歲(suì)的縮微表示;第二個字“義”由丿(piě)部和弓(gōng)部組成。
《樹義》是由中國漢字構成的詞語,最早起源于古代漢字的演變。它的傳統繁體形式是「樹義」。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略有不同。以《樹義》為例,古時候的書寫形式是「樹義」,其中的「樹」字在上方有一個木字旁,下方則是「義」字。
1. 我們應該始終堅守樹義,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2. 他在公司内展示了樹義的行為,為員工樹立了榜樣。
樹善、樹德、樹立、樹形等
奉行正義、追求公道、本草綱目
背離正義、違背公理、破壞道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