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郡和國的并稱。 漢 初,兼采封建及郡縣之制,分天下為郡與國。郡直屬中央,國分封諸王、侯,封王之國稱王國,封侯之國稱侯國。 南北朝 仍沿郡、國并置之制,至 隋 始廢國存郡。後亦以“郡國”泛指地方行政區劃。《史記·酷吏列傳》:“上乃拜 成 為關都尉。歲餘, 關東 吏隸郡國出入關者,號曰‘寧見乳虎,無值 寧成 之怒。’”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勉學》:“夫學者貴能博聞也。郡國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飲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尋,得其原本。” 唐 元稹 《夏陽縣令陸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銘》:“當 乾元 、 廣德 之間,郡國多事。” 清 劉逢源 《郭泰》詩:“博帶雍容七尺身,遨遊郡國擅人倫。”
“郡國”是漢語中的曆史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和背景:
“郡國”是郡和封國(諸侯國)的并稱,源于漢代初期實行的行政區劃制度。漢朝在地方管理上采取“郡縣制”與“分封制”結合的方式:
後世常以“郡國”泛指地方行政區劃,或代指地方政權及官員。例如《史記》中“郡國”多指地方行政單位。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或制度細節,可參考《漢書·地理志》等文獻。
《郡國》一詞是指古代中國的行政區劃單位,其中“郡”指的是中央政府下轄的地方行政區,而“國”則指的是古代中國分封制下的封地行政區。
《郡國》這個詞可以拆分為“阜”、“邑”、“國”三個部首,總共有18個筆畫。
《郡國》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行政制度,尤其是東周時期的封建制度。在這個制度下,中央政府下轄的行政區劃單位稱為“郡”,而各地的封地行政區則稱為“國”。後來,隨着中國的曆史演變,這個詞逐漸演變為代表行政區劃的統稱。
《郡國》的繁體字是「郡國」。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郡國》可以用簡化的漢字寫作「郡囯」。
1. 在古代中國,郡國是中央政府對地方行政進行管理的單位。
2. 這個地方曾是一個獨立的郡國,後來被并入了周朝。
3. 現在的中國行政區劃已經不再使用郡國這個名稱了。
1. 鄉郡:指鄉級行政區。
2. 郡縣:指縣級行政區。
3. 郡廟:指古代郡治或春秋時期封地的祭祀場所。
1. 郡縣:與郡國相似,都是古代中國的行政區劃單位。
2. 都邑:指大城市或省級行政中心。
1. 内地:指遠離邊境或海岸線的地方。
2. 外國:指與中國相鄰的其他國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