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凍餒而號哭。形容極為貧困。語出 唐 韓愈 《進學解》:“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飢。”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十:“其家雖號寒啼飢,而 凝式 不屑屑也。”《老殘遊記》第六回:“彷彿他不是號寒啼飢,卻是為有 * 的樂趣,來驕這 曹州府 百姓似的。” 梁啟超 《論民族競争之大勢》:“遊其市鎮,則商況凄涼;行其遂郊,則農聲顦顇。號寒啼飢之聲,不絶於耳。”
“號寒啼饑”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拼音為háo hán tí jī,形容因饑餓寒冷而哭喊,代指生活極度貧困、挨餓受凍的悲慘境況。
二、出處與典故
出自唐代韓愈的《進學解》:“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原指即使冬季溫暖、年景豐收,家人仍因貧困而受凍挨餓,暗喻社會不公與生存困境。
三、結構與用法
四、例句與引用
五、相關成語
注:該成語與“啼饑號寒”含義完全一緻,僅為詞語順序差異,均源自韓愈原文的不同引用版本。
《號寒啼饑》是一個漢語成語,意為因寒冷或饑餓而哭泣。它由四個字組成,分别是“號”、“寒”、“啼”和“饑”。下面我們來拆分一下它們的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和筆畫:
來源:
《號寒啼饑》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南朝梁代蕭統的《文選·養虎傳》中。故事中,一位叫石士謙的人被收養了三天後,就號寒啼饑,表達了他極度貧困的狀況。
繁體:
繁體字的寫法與簡體字類似,隻是一些筆畫形狀有所不同。《號寒啼饑》的繁體字寫法為“號寒啼饑”。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曆史演變,漢字的形狀及寫法經曆了一些改變。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和現代有些差異。然而,《號寒啼饑》這個成語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沒有太大的區别。
例句:
他因為失去了工作而過上了號寒啼饑的生活。
組詞:
號唔寒啼唔饑
近義詞:
號泣饑寒、饑寒交迫、饑腸辘辘
反義詞:
飽暖生活、生活富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