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器。《易·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禮記·明堂位》:“越棘、大弓,天子之戎器也。” 唐 窦牟 《元日喜聞大禮寄上翰林四學士中書六舍人二十韻》:“禮成戎器下,恩徹 鬼方 沉。”
“戎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戎器(拼音:róng qì)指古代戰争中使用的兵器或軍事裝備,涵蓋刀劍、弓箭、盾牌等武器。該詞常見于古典文獻,強調與軍隊、戰争相關的器械。
組合後,“戎器”即軍隊作戰所需的器械,凸顯其軍事屬性。
《周易·萃卦》
“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意為君子修整兵器,防備意外變故。
《禮記·明堂位》
“越棘、大弓,天子之戎器也。”
描述周天子所用的兵器為越地産的戟和大型弓弩。
唐代窦牟詩
“禮成戎器下,恩徹鬼方沉。”
反映戰争結束後兵器封存,恩威遠播的場面。
如需進一步了解經典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周易》《禮記》等古籍原文。
戎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戰争中用來備戰的器具,也指武器和軍事用具。
戎器的拆分部首為戈,并根據筆畫的順序進行排序,共有7畫。
戎器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戰争與武備相關的詞彙,用來指代戰争中所使用的各種武器和軍事工具。
戎器的繁體字為「戎器」,沒有特别的變化或複雜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戎器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仍然保持了現代的寫法。
1. 軍人們手持着各種戎器,邁向前線。
2. 這座博物館收藏了許多古代的戎器。
1. 戎裝:指軍隊中士兵所穿的服裝。
2. 戎車:指戰場上用來運送士兵和軍事物資的車輛。
1. 武器:指用于戰鬥的器械,如刀、槍、劍等。
2. 軍事器械:指軍隊使用的各種工具和武器。
和戎器相對的詞彙是文具,指的是用來書寫和辦公的用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