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毛目的意思、毛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毛目的解釋

(1).指裘皮的毛與網的眼。 晉 葛洪 《抱樸子·君道》:“操綱領以整毛目,握道數以禦衆才。”《南齊書·高逸傳·顧歡》:“臣聞舉網提綱,振裘持領。綱領既理,毛目自張。”

(2).細目。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序志》:“上篇以上,綱領明矣……下篇以下,毛目顯矣。”《南史·顧憲之傳》:“舉其綱領,略其毛目。”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古籍文獻及詞典釋義,“毛目”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本義與引申義

  1. 原指裘皮毛與網眼
    源自晉代葛洪《抱樸子·君道》中“操綱領以整毛目”, 此處“毛目”指裘皮的毛與漁網的孔眼,比喻事物的細節或次要部分。南朝劉勰《文心雕龍》進一步将其引申為“細目”,與“綱領”相對,如“綱領既理,毛目自張”(《南齊書》)。

  2. 代指具體條目
    在管理或文書語境中,常指次要的具體條目。例如南朝顧憲之提出“舉其綱領,略其毛目”, 強調抓大放小的治理邏輯。

二、其他用法考辨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到“毛目”形容視力模糊,比喻認知不清。但此釋義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植,建議謹慎使用。

該詞核心含義聚焦于“細節”與“綱領”的對應關系,適用于古文閱讀或學術讨論。若需進一步考據,可參考《抱樸子》《文心雕龍》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毛目的意思

毛目,指的是魚類的鱗片表面上具有細小的毛狀突起。

拆分部首和筆畫

毛目的部首是毛,由"竹"和"毛"兩個部分組成,總共有12畫。

來源

“毛目”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一書中,意為魚類表皮上有着細小的毛狀突起。

繁體

繁體字“毛目”為「毛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毛目”的寫法與今天相似,沒有太大變化。

例句

1. 這條魚的鱗片上有細細的毛目。

2. 春天來了,湖裡的魚身上的毛目也變得更明顯了。

組詞

1. 毛狀:形容像毛一樣的形态。

2. 目擊:親眼看到。

近義詞

細小突起、鱗片狀突起

反義詞

光滑、平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