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關口所收之稅。 宋 曾鞏 《任将策》:“ 漢超 ( 李漢超 )猶私販榷場,規免商筭。有以事聞者,上即詔 漢超 私物所在,悉免關征。”《續資治通鑒·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 遼 以 東京 、 平州 旱蝗,旋以 南京 秋潦,暫停關征,以通 山西 糴易。” 清 鄭鉽 《送族弟瀛州之官安縣七十韻》:“未論縣緊赤,首欲繫粗稅。其次問關征,再喜有郵遞。”
(2).收稅的關卡。 宋 陸遊 《上殿劄子》:“ 吳 蜀 萬裡,關征相望。”
“關征”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關口所收之稅
指古代在交通要道或邊境關卡對過往貨物征收的稅款。例如宋代曾鞏的《任将策》提到“悉免關征”,即免除相關稅收。
收稅的關卡
指具體執行征稅職能的關卡地點,如《宋史》中記載通過“關征”查驗貨物征稅。
現代語境中,“關征”多用于曆史或文學描述,實際行政術語已較少使用,類似職能由海關或稅務機關承擔。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文獻出處,可參考《宋史》《續資治通鑒》等古籍。
《關征》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将介紹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内容。
《關征》拆分為“關”和“征”兩個字。其中,“關”的部首是“門”,“征”的部首是“彳”。它們的筆畫數分别是7畫和9畫。
《關征》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官制制度。在古代,關征是指由朝廷選派的官員前往邊疆地區巡查、統治和征收課役的職務。
關征的繁體字為「關徵」。
在古代,關征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關”字的古代寫法是「關」,其字形中間的一橫垂直下方稍微前傾,呈彎曲的形狀。而“征”字的古代寫法是「徵」,在字形的左半部分有一個斜線。
以下是關征在句子中的使用示例:
1. 他被任命為關征,将前往邊疆地區履行職責。
2. 這個地區的關征官員對百姓很嚴厲。
與關征相關的組詞有:關官、關卡、征收、徵稅。
近義詞包括:差役、邊防、守關。
反義詞包括:赦免、豁免、免職。
以上是對《關征》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