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商的意思、相商的詳細解釋
相商的解釋
[consult] 互相讨論、協商、商議
相商沒有結果
詳細解釋
彼此商量,商議。 明 吳炳 《療妒羹·賢風》:“不定説金釵應有,但相商玉樹堪憂。” 清 陳澧 《與王峻之書》之一:“有所述即寄來,如去年所寄,可得相商也。”絲弦《空印盒》第一場:“快去 三元坊 叫那 孫龍 前來,就說有要事相商。”
詞語分解
- 相的解釋 相 ā 交互,行為動作由雙方來:互相。相等。相同。相識。相傳(俷 )。相符。相繼。相間(刵 )。相形見绌。相得益彰(兩者互相配合,更加顯出雙方的長處)。 動作由一方來而有一定對象的:相信。相煩。相問。
- 商的解釋 商 ā 兩個以上的人在一起計劃、讨論:商量。商讨。商議。商定。商榷。商酌(商量斟酌)。相商。磋商。洽商。協商。 買賣,生意:商業。商店。商界。商品。商标。 古指行商(坐商為“賈”,後泛指做買賣的人,亦
網絡擴展解釋
“相商”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xiāng shāng,基本含義指雙方或多方通過相互商讨、協商來達成一緻意見。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詞義核心
強調“相互性”,即雙方或多方共同參與讨論,而非單方面決定。例如:“廢立之事,不可酒後相商”(《三國演義》第三回)。
- 詞性結構
動賓結構,由“相”(相互)和“商”(商讨)組成,表示雙向的溝通行為。
二、使用場景
- 決策協商:多用于需要共同決策的場合,如“有要事相商”(《空印盒》第一場)。
- 問題解決:涉及矛盾或複雜事務時,例如“彼此商量玉樹堪憂”(明·吳炳《療妒羹》)。
- 正式溝通:常見于書面或正式對話,如“撫台請王總教衙門相商”(《文明小史》第二十四回)。
三、近義詞與區别
- 共商:側重“共同參與”,如“共商國是”,不強調互動性。
- 商議:泛指讨論,主體可以是單方或多方,而“相商”特指雙向互動。
四、例句參考
- “殿下,天帝邀您瑤池一聚,有事相商。”(現代用法)
- “相商沒有結果,雙方需進一步溝通。”(協商未果的表述)
如需更多古籍或現代用例,可查看來源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相商
相商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相的拆分部首為目字旁,筆畫數為9畫;商的拆分部首為口字旁,筆畫數為7畫。
來源
相商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楚辭·離騷》:“同惡相商大火,迅猛地發作,讓萬物悲歎。”在古代,相商的意思是共同商議,商量事情。
繁體
在繁體字中,相商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相商的字形稍有不同,相字的下方有一點,商字的左下有一撇。
例句
1. 我們需要相商一下,确定下一步的工作計劃。
2. 領導不在的時候,我們需要相商決定怎麼處理這個問題。
組詞
相似、相互、相處、相信、相遇、相約、相反、相比
近義詞
商議、商讨、商量、商榷、協商、磋商
反義詞
一意孤行、獨斷專行、固執己見、自作主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