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道的意思、服道的詳細解釋
服道的解釋
謂潛心修道。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景林寺》:“靜行之僧,繩坐其内,飱風服道,結跏數息。” 唐 陸龜蒙 《遊楞伽精舍》詩:“服道身可遺,乞閒心已諾。”《宋史·晁迥傳》:“ 迥 善吐納養生之術,通釋 老 書……性樂易寬簡,服道履正。”
詞語分解
- 服的解釋 服 ú 衣裳:服裝。制服。 穿衣裳:服喪。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藥)。 作,擔任:服務。服刑。服兵役。 順從: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辯(舊指認罪書)。服膺(牢記在胸中,衷心信服)。
- 道的解釋 道 à 路,方向,途徑:道路。鐵道。志同道合。 指法則、規律:道理。道德。道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道學。傳道。修道。 方法,辦法,技術:門道。醫道。 指“道家”(中國春秋戰國
網絡擴展解釋
“服道”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權威來源和文獻用例綜合分析:
一、基本含義
-
潛心修道(核心義項)
指專注于修行、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常見于宗教或哲學語境。例如北魏《洛陽伽藍記》記載僧人“飱風服道”,唐代陸龜蒙詩中“服道身可遺”均體現此意。
-
遵守道義與規範(衍生義項)
強調遵循社會道德準則與規章制度,如現代語境中要求“服從道義、不偏離正道”。該解釋多見于當代詞典。
二、用法解析
- 宗教/哲學領域:特指通過吐納養生、禅坐等方式修行,如《宋史》描述晁迥“服道履正”。
- 社會道德領域:引申為恪守職責、抵禦誘惑,強調道德堅守。
三、文獻例證
- 曆史用例:唐代陸龜蒙《遊楞伽精舍》以“服道身可遺”表達超脫肉體的修行觀。
- 近義對比:與“遵道”“守禮”有部分語義重疊,但“服道”更強調内在的虔誠踐行。
建議具體使用時需結合上下文語境判斷其側重含義。如需查詢原始文獻,可參考《洛陽伽藍記》《宋史》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服道》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遵守規範、遵從道德準則”。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服字的部首是月,筆畫數為8;
- 道字的部首是辶,筆畫數為12。
《服道》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文化,強調個人遵守道德規範和社會準則的重要性,以維護社會秩序。
在繁體字中,服字保持不變,而道字被寫成「道」(注: 此為繁體字,早期的繁體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具體形态請參考字典或專門文獻)。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服道的字形可能有所變化,但整體含義和用法基本相同。
以下是一些關于《服道》的例句:
- 必須要承諾并且能夠服道,才能獲得這個職位。
- 這個項目要求每個參與者都要服道并遵守團隊的規範。
- 在社會交往中,大家都應該互相尊重和服道。
一些與《服道》相關的詞語可以是:
- 遵守、守則、規範 - 這些詞語都強調遵從規定或準則的意思;
- 道義、倫理、道德 - 這些詞語都指涉到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
與《服道》相反的詞語可能是:
- 違背、違反、不服從 - 這些詞語表示不遵守規範或違反道德準則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