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箘桂的意思、箘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箘桂的解釋

植物名。桂的一種。《楚辭·離騷》:“雜申椒與箘桂兮,豈惟紉夫蕙茝。”一本作“ 菌桂 ”。 洪興祖 補注:“《本草》有菌桂,花白蘂黃,正圓如竹。菌,一作‘箘’,其字從竹。” 晉 左思 《蜀都賦》:“於是乎邛竹緣嶺,箘桂臨崖。”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箘桂》﹝集解﹞引 陶弘景 《名醫别錄》:“箘桂生 交趾 、 桂林 山谷巖崖間。無骨,正圓如竹,立秋采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箘桂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芳香植物,其名稱與形态特征在傳統典籍中有明确記載。根據《說文解字》對"箘"字的釋義,該字本指"竹之青皮",後引申為竹類植物,與"桂"結合使用時特指具有特殊香氣的桂樹品種。

在《神農本草經》中,箘桂被列為上品藥材,描述其"味辛溫,主百病,養精神,和顔色",表明古代醫家已掌握其藥用價值。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木部》進一步闡釋:"箘桂即牡桂,其葉似枇杷葉,皮薄而卷,氣如木蘭,味如肉桂",明确指出其植物學特征與肉桂的近似性。

該植物在文學創作中常作為意象出現,屈原《楚辭·離騷》有"雜申椒與箘桂兮,豈惟紉夫蕙茝"之句,王逸注雲:"箘桂皆香木",印證其在古代文化中的審美價值。從現代植物分類學考據,箘桂可能對應樟科植物中的Cinnamomum cassia Presl,其幹燥樹皮即今稱"肉桂"的藥材。

需特别說明的是,古代文獻中"箘桂"存在異名現象,在《爾雅·釋木》中又稱"棆桂",郭璞注稱:"今南人呼桂皮厚者爲木桂,即箘桂也",這種命名差異反映了古代方言對植物命名的地域性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箘桂”是一種古代文獻中記載的桂類植物,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箘桂”是桂樹的一種,屬于常綠喬木,其樹皮可作藥材或調料(即“桂皮”),葉、枝可提煉桂油。古文中“箘”與“菌”通假,故也作“菌桂”,指花白蕊黃、形似竹節的桂類植物。

  2. 古籍引用
    《楚辭·離騷》有“雜申椒與箘桂兮”的描述,洪興祖補注引《本草》稱其“花白蘂黃,正圓如竹”;晉代左思《蜀都賦》也提到“箘桂臨崖”,可見其生長于山崖地帶。

  3. 植物特征
    根據《本草綱目》記載,箘桂主要分布于古代交趾(今越南北部),樹形高大,葉片橢圓形,樹皮香氣濃郁,與普通肉桂相似但形态更接近竹類。

  4. 用途與價值
    樹皮(桂皮)可入藥或調味,枝葉可加工為桂油,具有溫經散寒等藥用功效。

注:由于不同文獻對“箘桂”的記載存在差異,現代植物學中可能對應特定肉桂品種,但具體分類需結合更多史料與植物學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敗褐把拏邊土币赍播音員沖橹初吉蠢爾廚娘雕僞定本地鋪段段對诏豐豪分庭高級神經活動狗豨官居關連鬼哭神號駭恻涵暢含金量寒筍讙訟化覃铧式犁回檻甲克煎蒸近邊開隙愧切六丁六甲立忠陋淺漫浸曼遊蒙面喪心暖熱俳诙丕構貧寒前古僑滙起頗漆身吞炭秋伏诠旨柔弱商山翁收看說笑殊轍厮四海八荒鐵心石腸無足挂齒牙笑不唧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