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冬時生長的筍。 唐 司空曙 《送李嘉佑正字括圖書兼往揚州觐省》詩:“歸來喜調膳,寒筍出林中。”按,此為稱美孝子之語。參見“ 寒林筍出 ”。
“寒筍”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án sǔn(也寫作“寒筍”),其含義及文化背景可歸納如下:
“寒筍”指嚴冬時生長的筍。這一解釋在多個來源中均有提及,主要強調其生長環境的特殊性。
唐代詩人司空曙在《送李嘉佑正字括圖書兼往揚州觐省》中寫道:“歸來喜調膳,寒筍出林中。”此處以“寒筍”比喻孝子對父母的關懷。古人認為寒冬采筍極難,若子女能奉上寒筍,則彰顯孝心,故詩文常借此典故稱頌孝道。
“寒筍”與成語“寒林筍出”相關,後者同樣用于贊頌孝行,強調子女在艱難環境中仍竭力盡孝的品質。
這一詞彙不僅描述自然現象,更蘊含傳統倫理觀念,通過自然物象寄托人文情感,體現了漢語詞彙“托物言志”的特點。
“寒筍”本指冬季生長的竹筍,後因文學典故衍生出孝道象征意義,成為傳統文化中“以物喻德”的典型例證。
寒筍是指在寒冷的季節生長出的竹筍。寒指寒冷,筍指嫩綠的芽。
寒筍拆分部首是竹(⺮)和⽚,拼音為zhú piān。竹部表示與竹相關,⽚部表示是由多個構件組成。
寒筍的總筆畫數是14劃。
寒筍一詞來源于漢語,屬于日常生活中的詞彙。
在繁體字中,寒筍的寫法為「寒筍」。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寒筍可以寫作「寒筍」、「寒筍子」等。
例句1:冬天的時候,我喜歡吃一碗熱騰騰的寒筍雞湯。
例句2:今年的寒筍特别嫩,口感十分鮮美。
組詞:冬筍、春筍、嫩筍、筍尖、筍心、竹筍
近義詞:春筍、嫩筍
反義詞:老筍、熟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