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币赍的意思、币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币赍的解釋

禮品及行裝費用。《周禮·天官·外府》:“凡祭祀、賓客、喪紀、會同、軍旅,共其財用之币齎,賜子之財用。” 鄭玄 注:“齎,行道之財用也。” 孫诒讓 正義:“凡禮币及行道辨裝,通為币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币赍”是一個古代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義和文獻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字義解析:

文獻用例: 在古代典籍中,“币赍”多指以財物作為禮品饋贈或行聘。例如《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記載“币赍往來”,描述諸侯間互贈禮物的外交行為;《漢書·張骞傳》亦用“持币赍”表示攜帶財物出使西域。

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領域,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財物饋贈、禮儀交往的核心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

“币赍”是古代文獻中出現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禮儀活動中使用的財物和出行所需費用,包含兩個核心要素:

二、文獻出處 主要見于《周禮·天官·外府》記載:“凡祭祀、賓客、喪紀、會同、軍旅,共其財用之币齎。” 鄭玄注:“齎,行道之財用也。” 孫诒讓進一步解釋為“禮币及行道辨裝”的統稱。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國家層面的重要活動,如祭祀、外交(賓客)、軍事等,屬于官方財政支出的專項費用。

四、字形與讀音

補充說明
“赍”單獨使用時,可表示攜帶(如“赍志而沒”)或贈送(如“赍錢三百萬”),但在“币赍”中特指與禮儀活動相關的行裝費用。

别人正在浏覽...

按鹘按鷹拔俊版蕩镖司務不到家操赢緻奇長生不老綽起丹薄倒産典程點心頓脫峨阙礬粉放話風行草偃符敕複利公肩鈎箝孤魂亥時好樂橫溢核物畫虎類犬歡友揃搣輯睦金脈九蘭酒韻擊中要害苴服踽踽涼涼斂兵兩利李後主萌甲陗陗慶惠蹊牛齊骛讓牍鰓草盛指豕喙識宇睡卧不甯鎖屑天聽天座町畦通商口岸通行文章魁首香巢諧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