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八荒的意思、四海八荒的詳細解釋
四海八荒的解釋
四海八荒是對一片廣大區域的泛指。
四海是指東、南、西、北四海;
八荒是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八荒。
四海、八荒都是方位詞,與六合、九州一樣,都是對一片廣大區域的泛指。
例:賈誼《過秦論》,“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詞語分解
- 四海的解釋 ∶指全國各地四海為家将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大閹之亂,缙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欤?;;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指世界各地放之四海而皆準 ∶豪放、豁達老牛
- 八荒的解釋 又稱八方。最遠之處縱有千古,橫有八荒。;;清;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并吞八荒之心。;;漢; 賈誼《過秦論》詳細解釋八方荒遠的地方。《關尹子·四符》:“知夫此物如夢中物,隨情所見者,可以凝精作物
專業解析
“四海八荒”是一個具有濃厚中國傳統文化色彩的成語,常用來形容極其廣袤無垠的地域或空間範圍,意指整個天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其含義可以從“四海”和“八荒”兩部分來理解:
-
四海 (Sì Hǎi):
- 本義: 古代中國認為中國四周被大海環繞,故以“四海”指代環繞中國的東海、西海(通常指青海湖或更遠地域)、南海、北海(指貝加爾湖或渤海等)。《爾雅·釋地》有“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的說法,意指四方邊遠之地。
- 引申義: 隨着認知擴展,“四海”逐漸泛指天下、全國各地乃至整個世界。《論語·顔淵》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即此意,指普天之下。它象征着地理和文化上的邊界,後用以代表整個已知或想象中的世界。
-
八荒 (Bā Huāng):
- 本義: “荒”指荒遠、未開化之地。“八荒”即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向最邊遠、荒僻的地方。《說文解字》釋“荒”為“蕪也”,指未開墾的荒野。
- 引申義: “八荒”泛指極其遙遠、廣闊的區域,常帶有一種蒼茫、原始、超越文明中心的意味。漢代賈誼《過秦論》中“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即用此意,形容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目标涵蓋所有最偏遠的角落。
-
“四海八荒”的合成意義:
- 将“四海”與“八荒”組合使用,形成了一種強調極緻廣闊空間範圍的修辭效果。它不僅僅指地理上的東西南北四方,更囊括了所有方向的最邊緣、最遙遠之處,是整個天下、寰宇之内、所有能想象到的地域的總稱。
- 這個詞組蘊含着一種宏大、蒼茫、無所不包的意境,常用于文學、影視作品(如《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廣泛使用使其更為流行)中描繪神仙世界、上古傳說或帝王功業所及的遼闊疆域,強調其範圍之廣、影響之遠。
權威引用參考: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對“四海”和“八荒”均有詳細釋義,指出“四海”可指天下,“八荒”指八方荒遠之地。該詞典是漢語詞彙研究的權威工具書。
- 《辭源》(商務印書館): 作為探尋詞語源流的經典辭書,對“四海”和“八荒”的古義及演變有清晰闡釋。
- 《爾雅·釋地》: 記載了“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的古訓,是理解“四海”早期含義的重要文獻來源。
- 賈誼《過秦論》: “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是“八荒”用于形容統一天下的經典文學例證,體現了其指代極遠之地的含義。
- 中國社會科學網相關語言學/文化學文章: 該網站常刊登學者關于傳統文化詞彙、成語的研究文章,可作為理解“四海八荒”文化内涵的現代學術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四海八荒”是中國古代文獻中常用的地理概念,現因影視作品流行而被廣泛使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四海:指東海、西海、南海、北海。古時認為中國大地被這四個海域環繞,後演化為對“天下”或“全國”的泛稱,如“四海之内皆兄弟”。
-
八荒:即八方(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本指遠離中原的極遠之地,如《山海經》中的“大荒”,後泛指世界各地。
二、延伸意義
- 文化内涵:二者結合表示“全天下”,常與“九州”“六合”等詞并用,體現古代對地理的宏觀認知。例如《少年中國說》中的“縱有千古,橫有八荒”。
- 現代用法:因《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等影視劇的熱播,該詞被賦予浪漫色彩,如“四海八荒第一絕色”形容絕世美人。
三、相關辨析
- 與“五湖四海”的區别:後者側重地域多樣性,而“四海八荒”更強調空間的廣闊性。
- 曆史出處:賈誼《過秦論》中“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是最早的文獻記載之一。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地理概念(如九州、六合),可參考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玉墀背場兒表賢弊制猜薄菜園昌豐産生襯袍癡人倒頭經大優電唱機第二聲定例鬥靡墳寺撫世工讀學校好姱黃耳傳書圜率建茗剿兒交佩捷報頻傳金翅擘海忌羨桔柏渡拘役客省恪言禮拜日淩壞凜坎魯酒眇沖廟穴拿刀弄杖七輿三首國賞勳燒焰兒省敵盛君師吏獸錦死君太主挑力聽天委命為意委雲蚊聚無堅不陷先是遐徵歇場謝公樓寫生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