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商山 四皓。 唐 杜甫 《題李尊師松樹障子歌》之四:“松下丈人巾屨同,偶坐似是 商山 翁。” 宋 王安石 《桃源行》:“避時不獨 商山 翁,亦有 桃源 種桃者。” 清 孫枝蔚 《贈周盛際》詩:“我欲采藥深山中,亦不為學 商山 翁。”
“商山翁”是漢語中的一個典故性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商山翁”指代秦末漢初隱居于商山(今陝西商洛)的四位隱士,即商山四皓。四人分别為東園公、绮裡季、夏黃公、甪裡先生,因避秦末戰亂隱居,須眉皆白,故稱“四皓”。
四人原為秦博士,後因不滿暴政隱居商山。漢初時,劉邦曾多次征召未果,但後來他們出山輔佐太子劉盈(漢惠帝),助其穩固地位,成為隱士參政的典型。
該詞常見于古詩文中,象征高潔隱士或賢者。例如:
“商山翁”被賦予淡泊名利、堅守氣節的象征意義,常與“桃花源”等意象并列,表達對亂世中隱逸生活的向往。
該詞核心指商山四皓,既是曆史人物,也是文學符號,承載着古代文人對理想人格的寄托。
《商山翁》中的“商山翁”指的是住在商山的老人。在古代詩詞中,商山被贊美為有仙境般的美景,因此,“商山翁”也可以表示一個寓意深遠的形象。
《商山翁》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商(shāng)的部首是“士”,有11畫;山(shān)的部首是 “山”,有3畫;翁(wēng)的部首是“羽”,有9畫。
《商山翁》這個詞是出自明代文學家楊慎修的《世說新語·初學記》。這篇文章講述了孔子的學生樊遲向孔子請教學問的故事。其中,有一句流傳下來的名句:“商山翁,山中宰相。”楊慎修以此來形容商山翁的姿态高雅、胸襟寬廣。
《商山翁》的繁體字是「商山翁」。
在古代漢字中,商山翁可能會有不同的寫法。例如,在《世說新語·初學記》這篇文章中,楊慎修寫作「商山翁」。
我們如今應該向商山翁那樣,修心養性,廣納天下之士。
商山翁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商賈、山野、翁俊。
和商山翁有相似意義的詞語有:山中翁、山中隱士。
和商山翁意義相反的詞語可能是都市忙人、世俗之徒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