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絕收”是一個農業領域常用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農作物因自然災害或人為因素導緻完全無收成的狀态,常見于旱災、水災、蟲災等極端情況。例如提到坦桑尼亞因幹旱導緻農作物絕收,也以棉花和谷物因旱災絕收為例說明。
二、常見原因
三、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描述農業經濟損失,如新聞報道中常見“某地因洪災導緻萬畝農田絕收”。的例句展示了該詞在政策監督中的使用場景:“加強對不及時交付執行、違法留所服刑等問題的監督”。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需注意,“絕收”強調完全無收成,與“減産”(部分損失)有程度差異。該詞多用于正式文本,日常口語中常用“顆粒無收”替代。
絕收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農作物完全無法收獲的意思。
絕收的部首是糸(mì),總共有12個筆畫。
絕收一詞的來源較為明顯。其中“絕”是由纟(絲繩的意思)和列(畫)組成,本義為絲索之下劃線,引申為斷絕,斷絕的意思就是“絕”。而“收”則意指農民收獲農作物。
在繁體字中,絕收的寫法為絕收。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絕字的形狀與現代稍有不同。它由纟和頁(音節)組成,本意為絲線之下加項,引申為細絲,可理解為紡線。
1. 今年幹旱嚴重,導緻大片農田絕收。
2. 農民們非常擔心農作物遭遇絕收。
絕收的相關組詞有:
1. 絕食:完全不進食。
2. 絕望:完全失去希望。
3. 絕情:對感情完全不理會,沒有任何感情。
絕收的近義詞是:全冷。
絕收的反義詞是:豐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