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繩坐的意思、繩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繩坐的解釋

(1).正坐。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景林寺》:“淨行之僧,繩坐其内,飱風服道,結跏數息。” 周祖谟 校釋:“繩,直也。”

(2).指繩床。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淄水》:“水北則長廡徧駕,迴閣承阿,林之際,則繩坐疏班,錫鉢閒設。”參見“ 繩牀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繩坐”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1. 正坐
    指端正的坐姿,常見于佛教修行或古代禮儀場合。例如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景林寺》記載:“淨行之僧,繩坐其内,飱風服道,結跏數息。”這裡的“繩”有“直、正”之意,強調坐姿的嚴謹與莊重。

  2. 繩床
    指古代用繩索編織的簡易坐具,類似後來的藤椅或吊床。如《水經注·淄水》提到:“林之際,則繩坐疏班,錫缽閒設。”這裡的“繩坐”即指僧侶使用的繩制坐具。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洛陽伽藍記》《水經注》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繩坐

繩坐(shéng zuò)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繩(shéng)是由纟(纟字旁)和乃(乃字旁)組成,共計8畫;坐(zuò)是由土(土字旁)和人(人字旁)組成,共計7畫。

來源

繩坐的來源較為複雜,其中繩作為繩索的意思,坐則是指坐下的動作。它的字義源自于用繩系住人的腰部或腿部,使人坐在空中。通常用于表達一種特殊的懲罰、治療或娛樂形式。

繁體

繩坐在繁體字中為「繩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法中,繩坐的部首纟和土都較為簡化,并且繩的構字形式為絞絲,坐的構字形式為卧。

例句

1. 他因為違反規定,被人用繩坐的方式懲罰。

2. 練習繩坐可以增強身體的平衡能力。

組詞

繩繞、繩索、繩結、坐姿、坐席、坐标

近義詞

吊坐、空中懸挂、高挂

反義詞

站立、行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