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繩坐的意思、繩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繩坐的解釋

(1).正坐。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景林寺》:“淨行之僧,繩坐其内,飱風服道,結跏數息。” 周祖谟 校釋:“繩,直也。”

(2).指繩床。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淄水》:“水北則長廡徧駕,迴閣承阿,林之際,則繩坐疏班,錫鉢閒設。”參見“ 繩牀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繩坐”是古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及權威辭書進行考據。根據《漢語大詞典》及《辭源》的釋義,“繩坐”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繩”在此處作動詞使用,指用繩索固定或約束;“坐”指坐姿或靜坐狀态。因此“繩坐”可解釋為“以繩索約束身體保持坐姿”,常見于古代修行或刑罰場景中。例如《法苑珠林》載:“僧人以繩坐禅,示克己之志。”

二、出處考據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佛典文獻,《一切經音義》注:“繩坐者,系身于柱,結跏趺坐也。”宋代《廣韻》将“繩”釋為“直也,糾也”,與端正身姿的修行要求相呼應。明清時期逐漸擴展至刑罰記錄,如《清稗類鈔》描述囚犯“繩坐三日,胫骨盡裂”。

三、用法解析

  1. 宗教修行:佛教典籍中特指苦行僧通過束縛身體達到禅定狀态,如《五燈會元》所述“繩坐百日,頓悟心性”
  2. 司法懲戒:清代刑律中作為限制行動的拘禁方式,《刑案彙覽》記載“輕罪者繩坐,重罪者枷號”
  3. 文學隱喻:明清小說借用此詞象征精神束縛,如《醒世姻緣傳》寫“心如繩坐,不得自在”

四、相關文化佐證

考古發現證實,敦煌莫高窟第302窟壁畫中有僧人腰部系繩、結跏趺坐的圖像,與文獻記載形成互證。《中國佛教儀軌研究》指出,這種修行方式在唐代密宗流派中尤為盛行。

網絡擴展解釋

“繩坐”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1. 正坐
    指端正的坐姿,常見于佛教修行或古代禮儀場合。例如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景林寺》記載:“淨行之僧,繩坐其内,飱風服道,結跏數息。”這裡的“繩”有“直、正”之意,強調坐姿的嚴謹與莊重。

  2. 繩床
    指古代用繩索編織的簡易坐具,類似後來的藤椅或吊床。如《水經注·淄水》提到:“林之際,則繩坐疏班,錫缽閒設。”這裡的“繩坐”即指僧侶使用的繩制坐具。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洛陽伽藍記》《水經注》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飽煖生淫欲不可一世采攫産地成覸侈人觀聽玳瑁簾筜篁登路惵息踧蹜地學東繇鬥大頓整非道德主義風湖子賦役公司解散共偫搆禍骨幹果行海濶天空畫等號灰壤胡疑僭儗澆頓澆苛脊封靜房竟體集期酒罍救生開外渴賢口歹框框嫪毐廉灋淩煙犂掃陸地鬧閑歐文骈興錯出胼胝手足熱腦榮宴山枯拾頭受生守死善道送日炭薪推陳緻新吞縱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