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漢 武功爵名。《史記·平準書》:“諸買武功爵官首者試補吏,先除;千夫如五大夫;其有罪又減二等;爵得至樂卿。” 裴駰 集解引《漢書音義》:“十爵左庶長以上至十八爵為大庶長也,名樂卿。樂卿者,朝位從九卿,加‘樂’者,别正卿。”《漢書·食貨志下》:“爵得至樂卿。” 顔師古 注:“樂卿者,武功爵第八等也。言買爵唯得至第八也。此文止論武功爵級,而作注者乃以舊二十等爵解之,失其本意。”
(2). 唐 及 唐 以後太常卿的别稱。 宋 馬永卿 《嬾真子》卷一:“自 唐 以來,呼太常卿為樂卿。或雲,太常禮樂之司,故有此名。”
“樂卿”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詞語,其含義因時代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等級與地位
樂卿是漢代武功爵制度中的第八等爵位,屬于較高等級。據《史記·平準書》和《漢書·食貨志》記載,武功爵共分二十級,樂卿的朝位“從九卿”,但加“樂”字以區别于正九卿。
功能與特權
獲得此爵位的人可享受一定特權,如優先補吏、減免罪罰等。例如《漢書音義》提到:“爵得至樂卿”,即通過購買或功績可升至該爵位。
太常卿的别稱
唐代及以後,“樂卿”成為太常卿的别稱。太常寺掌管禮樂祭祀,因職能與“樂”相關,故得此名。
文化背景
宋代馬永卿在《嬾真子》中解釋:“自唐以來,呼太常卿為樂卿”,進一步佐證了這一用法。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史記》《漢書》等史籍原文或相關曆史研究資料。
樂卿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描述古代官員或貴族中的男子。樂指快樂、愉快,表示此人性格開朗、喜好娛樂;卿指尊稱别人,表示對此人地位或身份的尊重。
樂卿的部首是卩(jié),筆畫數為13。
樂卿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其中“樂”一詞指音樂、舞蹈、歡樂,出自《詩經·國風·楚風·招隱士》:“樂隻君子,福履綏矣。”“卿”一詞在古代常用于尊稱他人,表示對其地位或身份的尊重。将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形成了樂卿這個詞。
樂卿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為“樂卿”。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樂卿的寫法略有變化。樂的古代寫法為“樂”,卿的古代寫法為“卿”。
1. 他是個樂卿,經常陪領導一起參加各種娛樂活動。
2. 那位古代官員以優雅的姿态行走,堪稱一位真正的樂卿。
組詞:樂觀、卿卿我我、樂師。
近義詞:樂士、樂人。
反義詞:憂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