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術蓺 ”。1.經藝。《文選·班固<答賓戲>》:“婆娑乎術藝之場,休息乎篇籍之囿。” 李善 注引 項岱 曰:“場,圃,講經藝之處也。”《後漢書·班彪傳》:“ 涼州 從事 王雍 ,躬 卞嚴 之節,文之以術蓺, 涼州 冠蓋,未有宜先 雍 者也。” 明 顧起綸 《國雅品》:“公鎖鑰邊鎮,勵王臣之大節,錯綜術藝,冠館閣之諸賢,于是乎曰文曰襄,斯稱矣夫。”
(2).技術,技能。《列子·周穆王》:“ 楊氏 告其父曰:‘ 魯 之君子多術藝,将能已乎?汝奚不訪焉?’其父之 魯 ,過 陳 ,遇 老聃 ,因告其子之證。” 章炳麟 《訄書·儒兵》:“末而末者,可以撢其本,故蹴鞠列於技巧,碁勢皇博,列于術蓺。”
(3).曆數、方伎、蔔筮之術。 晉 郭璞 《巫鹹》:“群有十巫, 巫鹹 所統,經技是搜,術藝是綜,採藥 靈山 ,隨時登降。”《隋書·律曆志中》:“旅騎尉 張胄玄 ,理思沉敏,術藝宏深,懷道白首,來上曆法。” 唐 馮贽 《雲仙雜記·口中現五色五齒》:“ 孔戣 好術藝,延接方士,多所傳授,能口中現五色牙齒,彩色光絢,一瞬即收。” 明 邵璨 《香囊記·問卜》:“吾術藝頗精,論吉兇多顯應。”
“術藝”是一個多義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解:
經藝(經學典籍)
指儒家經典學問,常與學術、典籍相關。如《文選·班固〈答賓戲〉》中“婆娑乎術藝之場”即指鑽研經學典籍的領域。古代文人常以此表達對經典學問的研習。
技術、技能
涵蓋具體技藝或才能,如《列子·周穆王》提到“魯之君子多術藝”,指魯國人擅長各類技能。現代用法中,可引申為專業領域的技藝,例如魔術、雜技等(如提到的“魔術師”職業)。
曆數、方伎、蔔筮之術
特指古代占卜、天文、方術等神秘學領域。如《隋書·律曆志》中“術藝宏深”即形容精通曆算之能。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可參考《文選》《列子》等文獻原文。
《術藝》一詞是指人們通過特定的技巧和技藝創作、表演或制作出來的藝術作品或藝術品。它涵蓋了繪畫、音樂、舞蹈、工藝品等各種形式的藝術。
《術藝》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術(shù)和藝(yì)。
術的部首是木,它的筆畫數是5;藝的部首是艮,它的筆畫數是7。
《術藝》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三年》中:“知以軍旅之術,民事之藝。”這裡的“術”指軍事技巧、經驗;“藝”指民間工藝、技術。
《術藝》的繁體寫法為「術藝」。
在古代漢字中,術的寫法是「朮」,藝的寫法是「藝」。
他精通各種繪畫和音樂的術藝。
組詞:藝術、技藝、技術、創作、表演。
近義詞:技巧、才藝、手藝、手法。
反義詞:無術、無藝、拙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