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辭送舊年。 宋 楊缵 《一枝春·守歲》詞:“流蘇帳暖,翠鼎緩騰香霧。停杯未舉,奈剛要送年新句。” 宋 陳與義 《雨中》詩:“北客霜侵鬢,南州雨送年。” 巴人 《莽秀才造6*反記》第七章:“在這臘月的二十八日,向例是 王錫彤 家送年的日子。”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送年漢語 快速查詢。
“送年”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和習俗:
時間與别稱
指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或“忌針節”。這一天人們通過放鞭炮、打掃衛生等活動,象征春節結束,生活回歸常态。
習俗内容
在膠東地區,正月初二或初五傍晚,人們會到村頭或墓地祭祖,點燃香燭、燃放鞭炮,送祖先“回茔”,表示春節正式結束。
送禮與祝福
指春節期間向親友贈送禮物(如豬肉、糕點等),表達對長輩的敬意和新年祝福。過去即使家境貧困,兩斤豬肉也是必備禮品。
時間講究
送禮時間不宜過早,需臨近春節,以便長輩準備回禮,同時體現節日氛圍的濃重。
辭舊迎新
字面意為“辭送舊年”,常見于詩詞中,如宋代楊缵《一枝春·守歲》的“停杯未舉,奈剛要送年新句”。
祈福與感恩
包含對過去一年的感恩,以及祈求新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願望。
如需更詳細的地方習俗或曆史淵源,可參考《漢典》、地方志等權威資料。
送年是一個常用的詞彙,它可以用來形容在新年期間互相祝福和送禮的行為。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人們會在這個時候互相贈送禮物,以表達對彼此的祝福和良好的祝願。
送年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送字的部首是辶,辶屬于"辵"部,表示走的意思;年字的部首是廣,廣屬于"廣"部,表示寬廣的意思。送年總共有12個筆畫,其中送字由10個筆畫組成,年字則由2個筆畫組成。
送年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其中送指的是贈送或者送給,而年則表示新年,将兩個字組合起來即表示在新年期間進行禮物贈送的行為。
在繁體字中,送年可以寫作 "贈年"。贈字和送字的意思都是一樣的,均表示贈送。年字的形狀和簡體字一樣,表示新年。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送年可以寫作 "贈年"。贈字和送字的意思也是一樣的,表示贈送。年字的形狀是類似的,表示新年。
1. 在新年的時候,親朋好友之間常常互相送年,以表達對彼此的關懷和祝願。
2.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大家都喜歡在這個時候送年。
1. 送禮:表示給别人贈送禮物。
2. 送别:表示在離别時為對方送行。
贈年:與送年的意思相同,都表示在新年期間互相贈送禮物。
收年:與送年相對,表示接收别人贈送的禮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