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托的意思、辭托的詳細解釋
辭托的解釋
托辭謝絕。《新唐書·隱逸傳·盧鴻》:“詔書屢下,每輒辭托。使朕虛心引領,于今數年。”
詞語分解
- 辭的解釋 辭 (辭) í 告别:告辭。辭訣。辭行。辭世。辭别。 不接受,請求離去:辭職。辭呈。 躲避,推托:不辭辛苦。辭讓。辭謝。推辭。 解雇:辭退。 同“詞”。 優美的語言:辭藻。修辭。 講話;告訴:“請辭于
- 托的解釋 托 ō 用手掌承着東西:兩手托着下巴。 陪襯,鋪墊:襯托。烘托。 承着器物的東西:托盤。 寄,暫放:托身;托迹(均指遁居深山寄身于世外,以逃避世事)。 請别人代辦:委托。拜托。囑托。 借故推委或躲閃:
網絡擴展解釋
“辭托”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托辭謝絕,常見于正式或書面語境中表達婉拒之意。以下為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指通過言辭委婉地推脫或謝絕某事。常用于拒絕他人的邀請、任命等場景,帶有禮貌回避的意味。
- 結構分析:由“辭”(言辭、文辭)和“托”(推托、借口)組成,合指用言辭作為推脫的理由。
2.曆史出處
- 最早見于《新唐書·隱逸傳·盧鴻》:“诏書屢下,每辄辭托。使朕虛心引領,于今數年。”此處描述盧鴻多次以言辭推辭朝廷征召。
3.使用場景
- 古代文獻:多用于史書、奏章等正式文本,如帝王下诏後臣子的婉拒。
- 現代延伸:可借用于文學創作或正式場合,例如“文辭托江山,筆下有刀鋒”(通過文辭婉轉表達立場)。
4.近義詞與關聯詞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新唐書》原文或相關注釋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辭托(cítuō)一詞的意思是“辭别、告别”。它由兩個字組成,可以拆分成“辭”和“托”這兩個部首和四個筆畫。
“辭”意為“告别、别離”,是由“辛”和“辰”兩個部首組成的。它的古體字是由八個橫筆畫組成的象形字,表示準備離開的狀态。
“托”意為“寄存、委托”,是由“手”和“乇”兩個部首和四個筆畫組成的。它的古體字也是一個象形字,表示用手托起某物的樣子。
根據繁體字的寫法,辭托可以寫作“辭託”。在繁體字中,“辭”和“託”的形狀略有變化,但意思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辭托在古時的漢字寫法是“辭托”。雖然形狀有所變化,但意思與現代一樣。
下面是辭托這個詞的一些例句:
1. 他正在辭托家人前往國外留學。
2. 在我辭托朋友時,感覺很難過。
3. 她委托了我照顧她的狗。
與辭托相關的組詞有:“告辭”、“别托”、“辭行”等。近義詞包括:“告别”、“别離”、“離去”等。反義詞可以是:“歡迎”、“迎接”、“相聚”等。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