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絶裾的意思、絶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絶裾的解釋

斷去衣襟。《晉書.溫峤傳》載:溫峤受劉琨命至江南奉表勸司馬睿即位。峤欲将命其母崔氏固止之峤絕裾而去。後即以"絶裾"表示去意堅決。

詳細解釋

斷去衣襟。《晉書·溫峤傳》載: 溫峤 受 劉琨 命,至 江 南,奉表勸 司馬睿 即位。 峤 欲将命,其母 崔氏 固止之, 峤 絕裾而去。後即以“絶裾”表示去意堅決。《警世通言·宿香亭張浩遇莺莺》:“女子顧戀恩情,不忍移步絶裾而去。”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聶政》:“至於 荊軻 ,力不足以謀無道 秦 ,遂使絶裾而去,自取滅亡。” ********* 《雜感》詩之五:“茫茫大陸沉将了,寄語諸公早絶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絶裾”(拼音:jué j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典故來源

該詞源自《晉書·溫峤傳》記載的典故:

溫峤受劉琨之命前往江南,勸說司馬睿(晉元帝)即位。臨行前,其母崔氏極力阻攔,但溫峤“絕裾而去”,毅然動身。後以此事代指決絕的态度。


文學用例

  1. 《警世通言》:描述女子因顧戀恩情,“不忍移步絶裾而去”,體現情感與決斷的沖突。
  2. 蒲松齡《聊齋志異》:以“絶裾而去”形容荊轲刺秦失敗後的悲壯結局。
  3. 郁達夫詩句:“寄語諸公早絶裾”,借古喻今,表達對時局的感慨。

近義詞與用法


“絶裾”通過曆史典故和文學用例,生動展現了“決絕行動”的意象,常見于古典文獻及詩詞中,現代使用較少。如需更多例句或擴展,可參考《晉書》《聊齋志異》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絶裾》是什麼意思

《絶裾》是漢語詞彙,有兩個意思:

1.指緊身的衣褲,特指古代士人穿的緊身衣褲。

2.比喻與人交往,深交友誼。

拆分部首和筆畫

《絶裾》的部首是 “糸”(簡體中文中稱為“纟”,意思是絲繩),表示與絲繩有關;以及 “衣”(意思是衣服),表示與衣服有關。

《絶裾》共有13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絶裾》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楚辭·離騷》中的一句詩:“宛軸黃昏後,白駒一何早。倚天萬裡逢絲竹,絲竹不盡絶裾縫。”(此處的“裾縫”也表示深交朋友)。

《絶裾》的繁體字是「絕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絶裾》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在《字源》等古籍中,可以找到一些古漢字寫法的變體,如「絶」的舊寫是「絕」,「裾」的舊寫是「褶」。

例句

以下是《絶裾》的例句:

1. 他們很早就結為了絶裾之交,至今仍是最好的朋友。

2. 這位學者與詩人終身結下了絶裾之好。

組詞

與《絶裾》相關的組詞有:

1. 絶交(指與人斷絕往來)

2. 絶絕(指絕迹,斷絕)

3. 絶食(指完全不吃飯)

近義詞

《絶裾》的近義詞有:結交、深交。

反義詞

《絶裾》的反義詞有:疏遠、疏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