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監本的意思、監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監本的解釋

[books of the Imperial College] 各個朝代的國子監所刻印的書

詳細解釋

國子監刻印的書本。 五代 後唐 宰相 馮道 命判國子監事 田敏 等校定九經,刻版印售。其後曆代國子監都刻印圖書,以經史為主。 明 代南北兩京國子監分别刻書,故又有南監本、北監本之别。 宋 李清照 《<金石錄>後序》:“後又去書之監本者,畫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屢減去,尚載書十五車。” 清 顧炎武 《<儀禮>鄭注句讀序》:“若乃據石經刊監本,復立之學官,以習士子。” 王國維 《觀堂集林·宋刊本<爾雅疏>跋》:“蓋南渡初監中不自刊闆,悉令 臨安府 及他州郡刻之,而以其闆入監,此即 南宋 監本也。” 王紹曾 《記張元濟先生》:“南、北監本多出 宋 元 舊椠, 汲古閣 本也多以 宋 版精本考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監本”是中國古代由國子監刻印的書籍統稱,屬于官刻本的重要類型,具有權威性和規範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監本指各朝代國子監主持校勘、刻印的書籍,主要用于教育管理和學術傳播。作為官刻本的代表,其内容以儒家經典(如九經)和史書為主,體現了官方對文化教育的控制。

2.曆史沿革

3.特點與影響

4.相關例證

補充說明

需注意,“監本”中的“監”讀作jiàn(同“鑒”),指代國子監這一機構,而非“監視”之意。部分來源(如)将“監本”解釋為“監視并修正書本内容”,此說法有誤,可能與字音混淆有關。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監本的意思

《監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記錄和管理文件、記錄或文字的本子。它可以指書籍、文獻、文稿等各種文字書寫的載體。

拆分部首和筆畫

《監本》這個詞的字目是“⻏”和“本”,其中“⻏”是一個偏旁部首,表示書寫、文字的意思;“本”是一個獨體字,表示本子、書籍的意思。

“⻏”部的筆畫數為3,是由橫、豎和撇組成的。

“本”字的筆畫數為5,它由橫、豎、撇和捺組成。

來源

《監本》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書籍中,具體來源與時間已經無從考證,但它在曆史上常被用于指代記錄、保存文字的書籍或文稿。

繁體

《監本》的繁體字為「監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具體到《監本》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采用了一種不同的形式。例如,“⻏”部分本來是一個方塊形狀的部首,後來逐漸變成今天的“⻏”形狀。

至于“本”字部分古時候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相差不大。

例句

1. 他從圖書館借了一本《監本》來參考研究。

2. 這個檔案室存放着大量古代的《監本》。

3. 研究者花費了大量時間翻閱各種《監本》,以便找到相關的資料。

組詞

1. 監護:監視和保護。

2. 監察:調查和監控。

3. 監管:對事物進行監督和管理。

近義詞

1. 書本:書籍。

2. 文稿:手稿、文字稿。

3. 文獻:古代或現代的書籍、文書。

反義詞

1. 丢失:遺失、失去。

2. 毀壞:損壞、破壞。

3. 銷毀:摧毀、毀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