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孤冢的意思、孤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孤冢的解釋

亦作“ 孤冢 ”。孤墳。 唐 常建 《客有自燕而歸哀其老而贈之》詩:“憶親拜孤冢,移葬雙陵前。” 明 王世貞 《鳴鳳記·拜谒忠靈》:“你看壘壘孤塚狐狸穴,猿聲哀斷空山月。”


見“ 孤塚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孤冢(gū zhǒng)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學色彩的詞彙,指代“孤立的墳墓”。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孤”表示單獨、無依,“冢”指隆起的土堆墳墓,合稱形容遠離其他墓葬、孤立存在的墳茔。該詞常見于古典文學及詩詞,如杜甫《兵車行》中“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便隱含着對荒涼孤冢的描寫。

從文字學角度分析,“冢”在《說文解字》中釋為“高墳”,其甲骨文字形似隆起的土堆,與“墓”字形成語義關聯卻存在差異:前者強調封土形制,後者側重地下墓室結構。漢典網考據顯示,至遲在漢代已出現“孤冢”的固定搭配,多用于表達凄涼、哀婉的意境。

在文化意象層面,孤冢常被賦予三層引申含義:

  1. 生死孤寂:象征逝者與生者的隔絕狀态,如《紅樓夢》中林黛玉葬花時感歎“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的孤獨感
  2. 曆史遺存:特指無名古墓,如洛陽邙山地區考古發現的東漢貴族孤冢群
  3. 情感寄托:現代語境中可比喻被遺忘的人或事物,如學者錢鐘書在《圍城》中以“文化孤冢”隱喻傳統價值的失落。

網絡擴展解釋

“孤冢”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ū zhǒng(注音:ㄍㄨ ㄓㄨㄥˇ),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獨立而孤寂的墳墓,沒有其他墓地相伴。常用來比喻人孤獨無依的狀态,或形容環境冷清蕭條。

詳細解析

  1. 字義分解:

    • 孤:本義為“幼年喪父或父母雙亡”,引申為“單獨、孤單”(如“孤島”“孤雁”),也可作古代王侯的自稱。
    • 冢:指高大的墳墓,也指山頂。
  2. 比喻意義: 除字面意義的孤墳外,常通過文學意象表達凄涼、哀傷的情感,例如:

    • 石評梅的散文中形容“荒草夕陽下,一座靜寂無語的孤冢”。
    • 唐代詩人常建的詩句“憶親拜孤冢,移葬雙陵前”,寄托對逝去親人的哀思。

使用場景

多出現在古典文學、詩詞或抒情散文中,增強畫面感與情感深度。例如明代《鳴鳳記》中“壘壘孤塚狐狸穴,猿聲哀斷空山月”。

近義詞與關聯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學出處,可參考古典詩詞集或相關散文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半道兒苯環标容壁立千仞不可逾越垂名竹帛初政殚技底服滌雅馱裝二鬼子耳擇歸寂桂糖果勁鴻隙華東講貢兼收并録教指接絲鞭箕帚之歡卡口客兒亭潋灧立契鳴鑰狓猖裒掇籤訂慊足寝置熱剌剌榮賜山第升陑升堂拜母深隍詩逋式瞻四愛聳膊成山台省韬神晦迹淘虛鐵觀音體元立極頭裡塗殚退衙蛙音閏位烏鬓遐遁顯擺相行閑美谿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