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dnight] 指夜裡十二點鐘前後;半夜
半夜。 唐 戴叔倫 《重遊長真寺》詩:“蒲間千年雨,松門午夜風。” 宋 高似孫 《緯略·五夜》:“所謂午夜者,為半夜時如日之午也。” 陳毅 《廣州花市》詩:“花市過午夜,春濃風更吹。” 魏巍 《東方》第一部第三章:“那輛花轱辘馬車趕到 鳳凰堡 村南,已是午夜時分。”
“午夜”通常指一天中時間上的一個特定節點,也常被賦予文化或象征意義:
時間定義 嚴格意義上,午夜指24小時制中的00:00(即子夜),是前後兩日的分界點。此時太陽位于天空最低點,屬于地球自轉産生的自然現象。
文化象征
日常使用 口語中常泛指深夜時段(如22:00-02:00),例如“午夜場電影”實際多安排在22:00左右,而非嚴格午夜。
相關概念辨析
需注意:部分場合如航空調度等對“午夜”有嚴格定義,避免日期混淆時會使用“23:59”或“00:01”替代。
《午夜》一詞指的是每天中午12點到次日淩晨12點之間的時間段。它既是一天的中央時刻,也是白天與黑夜的分界線。這段時間一般人們處于休息狀态,大部分地球上的物體都處于相對靜止的狀态。
《午夜》的偏旁部首分别是“十”和“日”,其中“十”作為部首表示數字“十”,“日”表示太陽。根據漢字中的字形結構,我們可以拆分《午夜》的偏旁部首和筆畫。
十字是指第十個天幹或人的手指。在《午夜》中,它表示第十個時辰。
《午夜》這個漢字一共有12畫,根據漢字筆畫順序,按照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它的筆畫順序為:1畫(橫)+ 2畫(橫)+ 1畫(撇)+ 2畫(豎)+ 2畫(橫鈎)+ 1畫(橫)+ 1畫(豎)+ 1畫(撇)+ 1畫(捺)。
《午夜》這個詞源于漢語中的日常用語,用來描述一天的第二個12小時的時間段。它是由“午”和“夜”兩個字合并而來,意味着白天即将過去,黑夜即将來臨的時間點,也是一天結束和新的一天開始之間的過渡時刻。
繁體字中,《午夜》這個詞的寫法和簡體字基本一緻,隻是部分字形略有差異。例如,“午”字的下半部在繁體中寫作“午”、“殳”或“武”,“夜”字在繁體中的右邊豎起部分寫作“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跟現在相比,《午夜》這個詞的字形可能略有不同。但是根據我們現有的文獻資料,我們無法直接獲取到古代漢字的确切寫法。因此,我們隻能從現代漢字的演變中推測其古時候的寫法。
1. 那個吓人的聲音把我吓醒了,我看了看鐘才發現已經是午夜了。
2. 他喜歡在午夜的時候獨自散步,享受甯靜的黑夜。
午間、午休、午餐、午後
子夜、淩晨、夜晚、深夜
正午、黃昏、白天、清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