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陶和的意思、陶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陶和的解釋

陶冶調治。 晉 袁宏 《後漢紀·章帝紀上》:“古之哲王,知治化本於天理,陶和在於物類,故導之德禮,威以刑戮,使賞必當功,罰必有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陶和”為漢語複合詞,由“陶”與“和”二字構成,其釋義需分别溯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釋為:①用黏土燒制的器物,如陶器;②比喻培養、教育,如“熏陶”;③喜悅,如“陶然”。此字源于甲骨文象形字,本義指制陶工藝。

  2. 《辭海》(第七版)包含五層釋義:①協調、諧調,如“和諧”;②平息争端,如“和解”;③連帶,如“和衣而卧”;④數學術語,指加法運算結果;⑤姓氏。該字在甲骨文中以“龢”為原型,體現古代樂器合奏的和諧意象。

複合詞解析:

“陶和”在現代漢語中屬于非固定搭配詞彙,常見于文學創作中表示“通過陶冶達到和諧境界”,例如詩句“陶和天地氣,自得養生方”。該用法融合了“陶冶性情”與“和諧共生”的雙重文化内涵,可追溯至《禮記·中庸》“緻中和,天地位焉”的哲學思想。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陶和”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陶和”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陶”與“和”組成。根據古籍記載,其核心含義為陶冶調和,指通過教化或治理手段達到協調、平衡的狀态。

二、出處與用法

  1. 古籍來源
    最早見于晉代袁宏《後漢紀·章帝紀上》:“古之哲王,知治化本於天理,陶和在於物類。”意為古代明君通過道德禮法治理社會,以刑賞協調萬物。

  2. 單字解析

    • 陶:既有“陶器”的實物含義(),也引申為“陶冶、教化”,如“熏陶”;
    • 和:本義為和諧、調和,在詞中表示治理或協調。

三、現代語境中的延伸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和諧相處”,可能是對古籍含義的引申解讀。不過該用法缺乏古籍依據,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四、應用場景

  1. 傳統用法:多用于描述治國理政或教化過程,如“陶和在於物類”;
  2. 現代擴展:可比喻團隊協作或人際關系的融洽狀态,但需注意語義演化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巴不得百家衣本朝标定碧宵菜譜燀赫箠打辭微旨遠大糞大渠地址遁藏奪官蛾月燔黍擘豚嗝頓鹳鹆詭容過謀海隅寒荷好說歹說耗餘黃骢曲花星鲸鐘今文經學九旻钜學鴻生料峭躶膚門閥霿淞民監皮蛋籤署寝奪清跸青蚨青圓全歸容匿睿裁山烏束身受命苔絮濤濑跳銀鐵圍山頭口徒首韋袍溫巽汙黦鄉谒弦切角效媚心不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