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團瓢的意思、草團瓢的詳細解釋
草團瓢的解釋
亦作“ 草團标 ”。圓形茅屋。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一折:“一把火将你那草團瓢燒成為腐炭,盛酒甕摔做碎瓷甌。” 元 馬緻遠 《黃粱夢》第三折:“白茫茫雪迷山拽腳,淡濛濛霧鎖草團标。”《西遊記》第五六回:“老者即起身,着 沙僧 到後園裡拿兩個稻草,教他們在園中草團瓢内安歇。”《白雪遺音·八角鼓·遊學》:“皆因是,壽年高,住深山,草團瓢,不是僧來不是道。”
詞語分解
- 草的解釋 草 ǎ 對高等植物中除了樹木、莊稼、蔬菜以外的莖幹柔軟的植物的統稱;廣義指莖幹比較柔軟的植物,包括莊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蓋的堂屋,舊時文人以此自稱山野間的住所,有自
- 團瓢的解釋 即團焦。 元 馬緻遠 《任風子》第四折:“編四圍竹寨籬,蓋一座草團瓢。”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建極寳殿,改作團瓢。” 清 龔賢 《畫訣》:“空者為亭,實者為團瓢。”參見“ 團焦 ”。
網絡擴展解釋
“草團瓢”是一個漢語古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指圓形茅草屋,多為簡陋的臨時居所,常見于山野或鄉村。其名稱源于形狀(圓形如瓢)和材質(茅草搭建)。
詳細解析
-
曆史來源
- 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時期,類似建築被稱為“團焦”或“蝸牛廬”(《北齊書》記載),形似蝸牛殼,供貧民或隱士居住。
- 元代後逐漸以“草團瓢”為通用名,如元曲《李逵負荊》中寫道:“一把火将你那草團瓢燒成為腐炭”,直接指代茅屋。
-
文學引用
- 多見于元雜劇和明清小說,如《西遊記》第五十六回提到“草團瓢内安歇”,形容取經途中簡陋的歇腳處。
- 馬緻遠《黃粱夢》中“霧鎖草團标”等用法,體現其作為隱逸或貧困的象征。
-
異名與寫法
- 亦作“草團标”,屬同音異寫,如《白雪遺音·八角鼓·遊學》中兩者混用。
- 清代文獻中偶稱“團瓢”,但多指更小的屋舍(如《桃花扇》中“改作團瓢”)。
現代使用
現已不常見,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的解讀。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北齊書》、元雜劇選段及《西遊記》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解釋:《草團瓢》是一個繁體詞語,意思是指一種用草和竹制成的容器。
拆分部首和筆畫:《草團瓢》的部首拆分為草(艹)和田(田)兩個部首。根據筆畫數,草(艹)部首有4畫,田(田)部首有5畫。
來源和繁體:《草團瓢》這個詞源自古代漢字,是古代人們用來形容一種用草和竹編織而成的容器。在繁體字中,草(艹)部分的寫法和現代簡體字中一緻,而團(囗)和瓢(瓦)兩個字的寫法稍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草(艹)的書寫形式相似,但可能有細微差别;團(囗)在古時的寫法為一個矩形的圍合形狀;瓢(瓦)在古時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但整體形狀與現代寫法接近。
例句:我去農田裡摘了一捧草,并用草團瓢盛了清水。
組詞:草編、竹制、團結、瓢蟲、瓢潑等。
近義詞:草編籃、竹制筐、團盒子、瓢蟲盛器等。
反義詞:陶罐、玻璃瓶、塑料桶、金屬盒等。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