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press Dowager Cixi (Yehonala)] (1835—1908)西宮慈禧太後。滿族。葉赫那拉氏。清末同治、光緒兩朝的實際統治者
上畏西後,不敢行其志。——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西後”是清代慈禧太後的别稱,具體解釋如下:
“西後”指慈禧太後(1835-1908),因其居住于紫禁城西側的西宮(如儲秀宮、長春宮),故被稱為“西太後”或“西後”。她是滿族葉赫那拉氏,清末同治、光緒兩朝的實際統治者,掌握朝政近半個世紀。
權力地位
慈禧通過垂簾聽政等方式長期控制朝政,同治、光緒兩代皇帝均受其制約。梁啟超在《譚嗣同傳》中記載:“上畏西後,不敢行其志”,反映了光緒帝受其壓制的史實。
統治影響
她主導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重大事件,但後期政策保守,被認為是清朝衰落的關鍵人物。
如需進一步了解慈禧太後的生平或相關曆史事件,可參考權威曆史資料。
《西後》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聲”和“些”,總計有9畫。
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經·周南·西南有漆其椟》中,“西後漆園,餘亦猗猗。”其中“西後”意為西方。後來,這個詞語逐漸演變為指代“西方地區”。因此,現代漢語中的“西後”意為“西方、西部”。
在繁體中,西後的寫法為「西後」。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不同于現代,但是《西後》這個詞語在古代漢字中原本的寫法并不常見。
以下是一些例句:
其他相關的詞語包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