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蹻捷的意思、蹻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蹻捷的解釋

矯健敏捷。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蹻捷若飛,蹈虛遠蹠。”《魏書·尒朱兆傳》:“少驍猛,善騎射,蹻捷過人。”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内閣二·陳飛》:“家有一僕, 陳 姓,善走,一日能八百裡,蓋蹻捷天賦,非有他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蹻捷”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矯健敏捷,多用于形容身手靈活、行動迅疾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礎詞義
    “蹻捷”由“蹻”(通“趫”,意為輕捷)和“捷”(敏捷)組合而成,強調身體動作的輕快與靈敏,常見于古籍中對武藝或行動能力的描述。

  2. 引證與用例

    • 三國時期曹植《七啟》中“蹻捷若飛,蹈虛遠蹠”一句,以“蹻捷”形容迅捷如飛的姿态,展現高超的身手。
    • 《魏書·尒朱兆傳》記載“少骁猛,善騎射,蹻捷過人”,突出人物勇猛且行動敏捷的特點。
    • 明代沈德符《野獲編》提到家仆“一日能八百裡”,用“蹻捷天賦”強調其天賦異禀的敏捷能力。
  3. 語境與延伸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常與武術、騎射等技能相關,隱含對體能或技藝的高度贊譽。現代使用較少,屬于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

建議:如需深入探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典籍,進一步确認具體用法及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二

《蹻捷》的意思

《蹻捷》是一個具有積極向上意義的詞語,表示行動迅捷,敏捷操縱,具備靈活的身手與敏銳的思維。

拆分部首和筆畫

《蹻捷》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分别是“足”和“手”。其中,“足”的意義為腳,表示與腳有關的動作或狀态;“手”的意義為手,表示與手有關的動作或狀态。

根據這兩個部首的形狀,我們可以得出《蹻捷》的拆分筆畫為“足”字部首的3畫和“手”字部首的4畫,共計7畫。

來源

《蹻捷》的來源較為模糊,目前還沒有确切的曆史文獻記載。它可能是由人們根據對行動迅捷、敏捷靈活的理解和表達需要而創造出來的詞語。

繁體

《蹻捷》的繁體形式為「蹺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變革和演化,因此,《蹻捷》的具體古代寫法無法确定。我們隻能根據現有的漢字書法和古代文物勾勒出一些可能的寫法,如「躍捷」或「足捷」等。

例句

1. 他的身手非常蹻捷,輕松地完成了高難度動作。

2. 這隻獵犬以其敏捷的動作和蹻捷的速度迅速追擊目标。

3. 在緊急情況下,他展現出驚人的蹻捷能力,迅速逃離了現場。

組詞

蹺蹄、蹺尾、捷足、捷報

近義詞

迅捷、敏捷、靈敏

反義詞

遲緩、笨拙、遲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