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末疾的意思、末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末疾的解釋

四肢的疾患。《左傳·昭公元年》:“陽淫熱疾,風淫末疾。” 杜預 注:“末,四支也。”《新唐書·蕭瑀傳》:“﹝ 蕭瑀 ﹞感末疾,不呼醫,曰:‘天若假吾餘年,因得為遁階矣。’” 宋 陳師道 《寄曹州晁大夫》詩:“虛名不救饑腸厄,晚歲仍遭末疾纏。” 明 宋濂 《麗水二賢母墓銘》:“縣君嬰末疾,不良於行。” 清 錢謙益 《<徐子能集>序》:“ 子能 年甫壯而得末疾,須人以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末疾是漢語詞彙中一個具有特定醫學指向的古老病理概念,其核心含義指四肢部位的疾病或功能障礙。該詞由“末”(肢體末端)與“疾”(疾病)構成複合詞,最早見于先秦典籍《左傳·昭公元年》記載:“風淫末疾,雨淫腹疾”,這裡“末”即代指人體四肢。

從詞義演變角度看,該詞包含兩個維度:

  1. 肢體病症:《漢語大詞典》明确解釋為“四肢的疾患”,特指肢體麻木、疼痛或運動障礙,如《諸病源候論》所述“風邪客于分腠,末疾乃作”;
  2. 病機隱喻:在中醫典籍中常借指由氣血不暢、經絡阻滞引發的末端循環障礙,與現代醫學中的末梢神經炎、雷諾氏症等存在病理對應關系。

該詞彙的權威性可追溯至《黃帝内經》理論體系,其中“四末”作為人體陰陽交彙的重要部位,其病變被視作髒腑功能異常的外在表征。現代《中醫大辭典》仍将其列為專科術語,強調其在中醫診斷學中的定位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末疾”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四肢的疾病,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末”指肢體末端(即四肢),“疾”即疾病。因此,“末疾”特指四肢的疾患,例如手腳麻痹、活動受限等症狀。


二、文獻出處與用法

  1. 《左傳·昭公元年》
    最早記載于“風淫末疾”,指風邪過盛導緻四肢疾病。杜預注釋“末,四支(肢)也”,明确其含義。
  2. 宋代詩詞
    陳師道在《寄曹州晁大夫》中用“晚歲仍遭末疾纏”描述晚年被四肢病痛困擾。
  3. 其他典籍
    《新唐書》記載蕭瑀“感末疾”,明代宋濂、清代錢謙益等文人亦用此詞形容行動不便的病症。

三、與其他解釋的辨析

部分現代釋義(如)提到“末疾”表示“疾病末期”,但這一說法缺乏古籍支持。綜合權威文獻,“末疾”應專指四肢疾病,而非病情階段。


四、現代應用

該詞現已罕用,多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文學賞析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左傳》及曆代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阿癐癐霸王别姬八隅不屈材略曾經城門樓陳鏡開窗楞大吃一驚遏陽風帆馮附馮豕奉書負壓斧砧高掌公尹勾注缋緌膠版急電鵑嗁鞠治寬待郎臣冷水燙豬戀本量猜緑波馬面眇蹇慕位膨亨平擱棄車走林企逮妾婦豈況凄涼棄之敝屣拳頭産品全竈驅發囷倉趨阙潤滑上氣師吏事養受死署額疏儁台吉桐偶人頭痛五石先憂後樂閑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