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肢的疾患。《左傳·昭公元年》:“陽淫熱疾,風淫末疾。” 杜預 注:“末,四支也。”《新唐書·蕭瑀傳》:“﹝ 蕭瑀 ﹞感末疾,不呼醫,曰:‘天若假吾餘年,因得為遁階矣。’” 宋 陳師道 《寄曹州晁大夫》詩:“虛名不救饑腸厄,晚歲仍遭末疾纏。” 明 宋濂 《麗水二賢母墓銘》:“縣君嬰末疾,不良於行。” 清 錢謙益 《<徐子能集>序》:“ 子能 年甫壯而得末疾,須人以行。”
“末疾”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四肢的疾病,具體解釋如下:
“末”指肢體末端(即四肢),“疾”即疾病。因此,“末疾”特指四肢的疾患,例如手腳麻痹、活動受限等症狀。
部分現代釋義(如)提到“末疾”表示“疾病末期”,但這一說法缺乏古籍支持。綜合權威文獻,“末疾”應專指四肢疾病,而非病情階段。
該詞現已罕用,多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文學賞析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左傳》及曆代注釋。
《末疾》是一個漢字詞組,意為“臨終的病痛”。常用來形容人快要死去時所受到的痛苦。
末疾的拆分部首為“木”和“疒”,分别代表木頭和疾病。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末疾是一個純漢字詞組,沒有來源于其他語言。在繁體字中,末疾保持不變,仍然寫作“末疾”。
在古代漢字中,末疾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相同,沒有發生變化。古時候的人們也使用這個詞語來描述快要死去的人所經曆的痛苦。
1. 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他承受着末疾的折磨。
2. 她的父親患有絕症,正經曆着末疾的痛苦。
組詞:末疾病情、末疾的折磨、末疾的痛苦。
近義詞:臨終病痛、臨終之苦。
反義詞:健康、康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