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省穡 ”。愛惜。引申為節儉,節約。《左傳·昭公元年》:“小國為蘩,大國省穡而用之,其何實非命。” 杜預 注:“穡,愛也。” 楊伯峻 注:“穡通嗇,愛惜也。” 唐 劉禹錫 《複荊門縣記》:“無幾何,有由勇爵而授赤社于茲者,激馳名於省嗇,謂相沿為非智,因請罷去其號,發踐吏以董之。”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五:“人之受用,自有劑量,省嗇淡泊,有久長之理,是可以養壽也。”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清吏條陳》:“破除成格以用材賢,省嗇衣食以養戰士。”
“省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節儉、節約,強調對物質資源的珍惜和節制使用,可引申為“愛惜”。該詞含勸誡意味,既可用于日常生活,也適用于經濟管理領域。
二、詞源考證
三、用法特征
注:該詞存在異體寫法“省穑”,實際使用中以“省啬”為規範。
《省啬》是一個中文詞語,意思是節約吝啬、省吃儉用的意思。它由兩個部分組成:「省」和「啬」。
「省」的部首是「禾」,它的總筆畫數是5。
「啬」的部首是「口」,它的總筆畫數是11。
《省啬》一詞最早出現在《國語·楚語下》一書中。它的繁體字形為「省嗇」。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省啬」的寫法為「省嗇」。嗇的字形是由「口」和「貝」組成。它表示“節約金錢”或者“珍惜財物”的意思。
1. 他從小生活艱苦,深懂節約和省啬的重要性。
2. 媽媽教育我們要省啬,不浪費食物。
1. 節省:旨在減少浪費和揮霍。
2. 吝啬:指不舍得花錢或善待他人。
3. 省吃儉用:指對生活費用和支出進行嚴格限制,以節約開支。
近義詞:節儉、勤儉、節約
反義詞:奢侈、浪費、大手大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