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省啬的意思、省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省啬的解釋

亦作“ 省穡 ”。愛惜。引申為節儉,節約。《左傳·昭公元年》:“小國為蘩,大國省穡而用之,其何實非命。” 杜預 注:“穡,愛也。” 楊伯峻 注:“穡通嗇,愛惜也。” 唐 劉禹錫 《複荊門縣記》:“無幾何,有由勇爵而授赤社于茲者,激馳名於省嗇,謂相沿為非智,因請罷去其號,發踐吏以董之。”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五:“人之受用,自有劑量,省嗇淡泊,有久長之理,是可以養壽也。”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清吏條陳》:“破除成格以用材賢,省嗇衣食以養戰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省啬(shěng sè)是古漢語複合詞,由“省”與“啬”二字構成,核心含義為減省節約、愛惜物力,強調通過克制消耗以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省(shěng)

    本義為視察、檢查(如《說文解字》:“省,視也”),引申為減少、簡略(如《論語》:“禮,與其奢也,甯儉;喪,與其易也,甯戚”中的節儉思想)。

  2. 啬(sè)

    原指農事收成(《說文解字》:“啬,愛濇也”),後專指吝惜、節儉(如《老子》:“治人事天莫若啬”,指養護身心需儉約)。

二字結合後,“省啬”強化了節制用度、避免浪費的行為導向。


二、文獻用例與釋義

  1. 經濟層面的節約

    《漢書·循吏傳》載:“(龔遂)勸民務農桑……省啬用度。”指龔遂勸導百姓節省開支,積累物資。

  2. 精神層面的克制

    《鹽鐵論·散不足》雲:“君子省啬其精神”,意為有德者需收斂心神,避免過度耗損。


三、近現代用法演變

現代漢語中,“省啬”已罕用,但詞義被“節省”“儉省”等繼承。章太炎在《國故論衡》中批評過度省啬導緻文化凋敝,反映其雙面性:適度為美德,過度則流于吝啬。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典網收錄)

    釋義:“省啬,節約;儉省。”詳見:漢典“省啬”詞條

  2. 《漢書·循吏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龔遂治理渤海郡的節儉政策記載。

  3. 《鹽鐵論校注》(王利器校注,中華書局)

    論述古代經濟思想中的節制觀念。

網絡擴展解釋

“省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節儉、節約,強調對物質資源的珍惜和節制使用,可引申為“愛惜”。該詞含勸誡意味,既可用于日常生活,也適用于經濟管理領域。

二、詞源考證

  1. 最早見于《左傳·昭公元年》:“小國為蘩,大國省穑而用之”,杜預注“穑,愛也”,楊伯峻進一步考證“穑”通“啬”(愛惜)。
  2. 唐代劉禹錫在《複荊門縣記》中,通過“激馳名於省嗇”表達對節約理念的推崇。
  3. 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用“省嗇淡泊,有久長之理”說明節儉對修身養性的意義。

三、用法特征

注:該詞存在異體寫法“省穑”,實際使用中以“省啬”為規範。

别人正在浏覽...

暗幽幽熛爓别頭不陰不陽潮男傳聲筒刺耳澱積燔燒敷化膚廓負羽甘臨感麟翁購銷歸德龜年鶴壽國冠孤帏皓體呵責鴻濑厚下桓靈胡臭尖削嫁犬逐犬計力靜域句法科課璘豳靈顯裡巷龍吹陸大夫旅抱南榜男耕女織丕緒牽夢輕绮軀量曲穴熔解阮生涕僧房上秋束緼還婦送信夙因通替棺婉冶魏國山川偉志文火務農侮食鴮鸅縣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