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納的意思、按納的詳細解釋
按納的解釋
按捺。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 君瑞 心頭怒發,忿得來七上八下,煩惱身心怎按納?” 元 鄭廷玉 《忍字記》第二折:“一回家火發,我可便按納。心頭萬事無牽掛,數珠在手中掐。”《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忏悔》:“ 施還 些時怒氣填胸,一點無明火按納不住。”《西湖佳話·六橋才迹》:“﹝ 東坡 ﹞那裡還把持得定,按納得下。”參見“ 按捺 ”。
詞語分解
- 按的解釋 按 à 用手或手指壓:按鈴。按鍵。按鈕。按脈。按摩。 止住:按捺。按耐。按壓。 依照:按照。按理。按例。按說。按質論價。 考查,研求:按驗(審查驗證)。按察(稽查審察)。 (編者、作者等)在正文之外所
- 納的解釋 納 (納) à 收入,放進:出納。藏污納垢。 接受:采納。笑納。納谏。 享受:納福。納涼。 繳付:納稅。 補綴,縫補;現多指密密地縫:納鞋底。 姓。 繳出吐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按納”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àn nà,其核心含義為抑制、忍耐,通常指對情緒、沖動或行為的克制。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
指通過意志力控制情緒或行動,常見于書面語或文學語境。例如:
- 抑制憤怒:“施還些時怒氣填胸,一點無明火按納不住”(《警世通言》)。
- 忍耐沖動:“他酷愛冒險的個性,早就讓他按納不住”。
-
近義詞與異形詞
- 按捺:與“按納”為異形詞,意義完全相同,但“按捺”更常用。
- 其他近義詞:壓抑、克制、隱忍。
-
語境用法
多用于描述強烈情感或欲望的自我控制,如憤怒、創作靈感、冒險欲望等。例如:
- 文學創作中:“強烈的靈感令她按納不住,立即提筆作畫”。
- 古代戲曲中:“心頭怒發,怎按納?”(《西廂記諸宮調》)。
曆史與演變
- 詞源:由“按”(按壓)和“納”(接納)組合,字面意為“壓住并收容”,引申為控制情緒。
- 使用範圍: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或仿古文體。
注意事項
- 與“納”的區别:單獨“納”有接受、收藏之意(如“采納”“容納”),但與“按”組合後意義轉變。
- 權威性參考:高權威來源(如)與文獻用例均支持上述解釋。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按納(àn nà)是一個漢字詞語,下面給你詳細介紹一下。
按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手」和「纟」。其中「手」是表示手的意思,「纟」是表示紅絲帶的意思。
按納這個詞的筆畫有7畫。
按納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文化。在古代,按納主要用來表示接受、容納、承受的意思。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心理或者思想上接受某種事物,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物體或空間容納或承受某種東西。
按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都是「按納」兩個字。
按納這個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按納這個詞:我按納了這個事實,盡力適應了新環境。他按納了朋友的批評,改正了錯誤。
與按納相關的組詞有「接納」、「容納」、「承納」等。這些詞都有類似的意思,表示接受、容納或承受某種事物。
與按納近義的詞語有「接受」、「容忍」、「忍受」等。這些詞語也表示接受或者承受某種事物。
與按納相反的詞語有「拒絕」、「排斥」、「抵制」等。這些詞語表示不接受或者不承受某種事物。
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