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律的意思、軍律的詳細解釋
軍律的解釋
軍紀。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七:“其子 祿萬福 見總兵 劉起元 軍律不肅,陰會其舊部謀變。” 郭沫若 《反正前後》第二篇:“他們下出了一道奇怪通天的命令,便大賞三軍,準許新舊的軍士自由十天,不受軍律的拘束。”
詞語分解
- 軍的解釋 軍 (軍) ū 武裝部隊:軍威。軍服。行(妌 )軍。軍功。軍犬。軍備。軍紀。軍銜。軍閥。軍令狀。異軍突起。潰不成軍。 軍隊的編制單位,是“師”的上一級。 泛指有組織的集體:勞動大軍。 筆畫數:; 部
- 律的解釋 律 ǜ 法則,規章:紀律。法律。定律。規律。清規戒律。律師。 約束:律己。 中國古代審定樂音高低的标準,把聲音分為六律(陽律)和六品(陰律)。合稱“十二律”:律呂(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樂律的器具,以管
網絡擴展解釋
軍律是中國古代軍事法的統稱,其核心是軍事刑律,主要用于規範軍隊管理和作戰紀律。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性質
軍律即“軍事刑律”的簡稱,屬于古代軍事法律體系,涵蓋軍隊管理、訓練、作戰、軍紀等多方面内容。其本質是通過刑罰手段約束軍隊行為,如《睡虎地秦墓竹簡》記載的《軍爵律》《屯表律》等,均屬于早期軍律範疇。
二、曆史演變
- 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夏朝,《尚書·甘誓》中已有作戰紀律與獎懲規定。
- 發展:春秋戰國時期法家推動軍律系統化,漢代劉邦命韓信制定軍法,将相關條例融入國家法典。
- 完善:曆代軍律逐漸細化罪名,如唐代《衛禁律》、宋代《罰條》等。
三、主要内容
- 管理規範:包括兵員補充、軍事訓練、裝備供應等。
- 作戰紀律:如禁止臨陣退縮、洩露軍機、延誤戰機等。
- 刑罰制度:對違反軍律行為嚴懲,例如:
- 擅發兵罪:未經授權調動軍隊;
- 乏軍興罪:贻誤軍用物資籌備;
- 逃亡罪:士兵擅自逃離軍營。
四、法律特征
- 嚴格性:軍律量刑嚴苛,多采用死刑或連坐制,如“守城主将不固守”可直接處決。
- 針對性:聚焦軍事領域,與普通刑律分離,例如《軍爵律》專管軍功封賞。
五、實例與影響
- 清代魏源記載:“軍律不肅”導緻軍隊内亂(《聖武記》卷七)。
- 郭沫若描述辛亥革命期間軍律松弛現象(《反正前後》)。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的軍律條文,可參考《中國軍事法制史》等專業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軍律》的意思
《軍律》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表示軍隊内部的法律和紀律。它是對軍隊的行為規範和組織管理的要求,确保軍隊能夠有序地進行戰鬥和訓練。
拆分部首和筆畫
《軍律》的第一個字是“軍”,它的部首是冖,共有5畫;第二個字是“律”,它的部首是彳,共有9畫。
來源和繁體
《軍律》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國軍事制度和法律文獻。在現代漢字書寫中,繁體字“軍律”用于表示這個詞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差異。《軍律》在古代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和含義是相同的。
例句
1. 軍隊官兵必須遵守《軍律》,執行上級命令。
2. 這個士兵因違反《軍律》而受到了嚴厲的懲罰。
組詞
軍事、軍隊、軍營、律令、律師、律法、法律等
近義詞
軍規、軍紀、軍約、軍令等
反義詞
自由、疏散、松散、放松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