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軍律的意思、軍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軍律的解釋

軍紀。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七:“其子 祿萬福 見總兵 劉起元 軍律不肅,陰會其舊部謀變。” 郭沫若 《反正前後》第二篇:“他們下出了一道奇怪通天的命令,便大賞三軍,準許新舊的軍士自由十天,不受軍律的拘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軍律是漢語中表示軍隊紀律與行為規範的特定法律術語,其核心含義在不同權威詞典中均有明确界定:

  1. 基本釋義

    指軍隊中為維持秩序、約束行為而制定的強制性規定或法律條文。其核心在于通過嚴格的紀律要求,确保軍隊的戰鬥力、統一性和執行力。例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将其定義為“軍隊中的紀律”。

  2. 曆史沿革與法律屬性

    在傳統及現代軍事語境中,“軍律”常等同于“軍法”,是軍事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規範軍人職責、作戰行動、日常管理及獎懲制度,具有強制性。《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收錄該詞,并引明代文獻《練兵實紀》佐證其作為軍事法規的嚴肅性:“軍律……系軍機重務。”。

  3. 現代應用與内涵擴展

    現代漢語中,“軍律”不僅指成文的軍事法典(如《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也涵蓋軍隊内部約定俗成的行為準則。其作用包括維護指揮權威、保障軍事行動效率、防止違法行為,是軍隊戰鬥力的制度保障。相關釋義可參考《軍事大辭海》(長城出版社)對軍事紀律的闡釋。

“軍律”是規範軍人行為、維系軍隊組織的強制性規則體系,兼具法律效力與紀律約束力,在軍事管理中具有根本性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軍律是中國古代軍事法的統稱,其核心是軍事刑律,主要用于規範軍隊管理和作戰紀律。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性質

軍律即“軍事刑律”的簡稱,屬于古代軍事法律體系,涵蓋軍隊管理、訓練、作戰、軍紀等多方面内容。其本質是通過刑罰手段約束軍隊行為,如《睡虎地秦墓竹簡》記載的《軍爵律》《屯表律》等,均屬于早期軍律範疇。

二、曆史演變

  1. 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夏朝,《尚書·甘誓》中已有作戰紀律與獎懲規定。
  2. 發展:春秋戰國時期法家推動軍律系統化,漢代劉邦命韓信制定軍法,将相關條例融入國家法典。
  3. 完善:曆代軍律逐漸細化罪名,如唐代《衛禁律》、宋代《罰條》等。

三、主要内容

  1. 管理規範:包括兵員補充、軍事訓練、裝備供應等。
  2. 作戰紀律:如禁止臨陣退縮、洩露軍機、延誤戰機等。
  3. 刑罰制度:對違反軍律行為嚴懲,例如:
    • 擅發兵罪:未經授權調動軍隊;
    • 乏軍興罪:贻誤軍用物資籌備;
    • 逃亡罪:士兵擅自逃離軍營。

四、法律特征

  1. 嚴格性:軍律量刑嚴苛,多采用死刑或連坐制,如“守城主将不固守”可直接處決。
  2. 針對性:聚焦軍事領域,與普通刑律分離,例如《軍爵律》專管軍功封賞。

五、實例與影響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的軍律條文,可參考《中國軍事法制史》等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半文不白便錢務駁斥不着人不知好歹材智蒼昊餐衛丁公藤濎濴東藩幡信法執告愬高陽酒徒鲠裂館選鬼兵閨壸顧己果報孤戍花錦荒荒吉詞解倦街聲積冷蒺藜金塘計圖救挽廄閑刊滅臉孤拐煉蜜廉深鳴啭密洽磨盾鼻暮去朝來拏舟飄擊平凡鋪炕青旻驅奔卻月任良忍辱铠镕液如芒在背山坳傷命深根固柢檀袖銅活字桶子帽望樓夏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