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金闆 ”。1.天子祭告上帝镂刻告詞的金屬版。亦用以銘記大事,使不磨滅。《周禮·秋官·職金》:“旅于上帝,則共其金版。” 鄭玄 注:“鉼金謂之版。” 南朝 梁 劉孝标 《廣絕交論》:“聖賢以此鏤金版而鐫盤盂。” 唐 陳子昂 《答制問事·招谏科》:“書之金闆,萬代有述。” 章炳麟 《訄書·憂教》:“志古之大,旅之金版。”
(2).傳說 夏桀 殺 關龍逢 後地庭中所出之金版書。《文選·任昉<百辟勸進今上箋>》:“金版出地,告 龍逄 之怨。” 李善 注:“《論語陰嬉讖》曰:庚子之旦,金版剋書出地庭中,曰:臣族虐王禽。 宋均 曰:謂殺 關龍 之後,庚子旦,庭中地有此版異也。”
(3).兵書名。《莊子·徐無鬼》:“吾所以説吾君者,橫説之則以詩、書、禮、樂,從説之則以《金闆》、《六弢》。” 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曰:“《金版》、《六弢》皆《周書》篇名……版本又作闆。”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道上》:“約《金版》、《六弢》之旨,箸五千言,以極其情。”
(4).用為書籍的代稱。 明 孟稱舜 《嬌紅記·妓飲》:“指點銀瓶頻索酒,倒翻金版共論文。” 歐陽光 注:“這裡用為書籍的代稱。”
(5).拍闆的美稱。 後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十:“離宮别院遶宮城,金版輕敲合鳳笙。”
"金版"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典籍載體 古代指刻錄重要文獻的金屬闆材。《周禮·秋官·職金》記載"旅于上帝,則共其金版",鄭玄注稱"鉼金謂之版",指祭祀時用于銘刻祝文的金屬薄片。這類金版多見于商周青銅器銘文,具有存檔和神聖化文本的功能。
二、道教法器 在道教體系中特指修煉典籍或符箓載體。《雲笈七籤》卷七載:"九天之上,有書金版",強調其作為仙界秘典的物質形态。現存實物如陝西戶縣重陽宮金版玉冊,印證了鎏金銅版在宗教儀軌中的特殊地位。
三、版本學術語
該詞項在《漢語大詞典》中收錄兩個義項:①傳說夏代祭告神靈的金屬簡冊;②古代鍍金銅版,均指向其作為文化載體的物質屬性與象征意義。
關于“金版”的詞義解釋,綜合搜索結果可歸納為以下三個主要含義:
這是最具體且權威性最高的解釋:
提示:以上釋義中,第一類(貨币)有考古實物佐證且權威性最高;第二類(祭祀)多見于古籍記載;第三類屬于引申或傳說範疇。若需更詳細資料,可參考曆史文獻《周禮》《戰國策》或考古研究資料。
百辔抱愁寶墨筆尖陳篇齒序村寺村野鄙夫麤猥誕載道窮得鹿點充點瑟敵騎獨拜遏勒紛飛趕趟兒幹曜宮壺瑰傑毂下豪甿荒悸謊價火山錐檢字法精一技業兩刃矛憐見隆正淪落論讬荦荦賣清缪丑目瞪口結哪塊内臣能動蹑蹻檐簦賠饷青丘子窮波日林國商議事濟受黜泗濱讨筊通析同一律突冒毋庸夏景象主箫吟晞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