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句逗的意思、句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句逗的解釋

同“ 句讀 ”。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十六:“句讀,《法華經》作‘句逗’。” 朱自清 《論朗誦詩》:“但是這對話得幹脆,句逗不能長,并且得相當勻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句逗是漢語傳統文本标注術語,指通過特定符號(句號和逗號)劃分語句結構的方式,體現語句的停頓與語義層次。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基本定義

  1. 指語義完整的終止停頓,相當于現代标點中的句號(。)或問號(?)、歎號(!)。《說文解字》釋“句”為“曲也”,引申為語言中可獨立表意的完整片段。

    例: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中問號處為“句”。

  2. 表示語意未完的短暫停頓,對應現代逗號(,)、分號(;)。《文心雕龍》注“逗”為“住也”,即語句中的間歇點。

    例: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中逗號處為“逗”。

二、功能與演變

三、現代應用

在語文教育與古籍整理中,“句逗”仍是重要概念:


參考文獻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
  2. 劉勰《文心雕龍·章句》(上海古籍出版社)
  3. 章學誠《文史通義·内篇》(三聯書店)
  4. 《新青年》第五卷第三期(1918年)
  5. 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标準》(2022年版)
  6. 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凡例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句逗”是古代漢語中用于标記文章停頓的符號,與現代标點符號功能類似,但體系更為簡單。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概念

    • 句:表示完整語意結束的長停頓,符號為“。”,相當于現代句號。
    • 逗:表示語意未盡的短停頓,符號為“、”或“,”,類似現代逗號。例如《宋史》提到“凡所讀之書,必以朱筆句逗”。
  2. 曆史背景

    • 古代文章無标點,讀者需自行斷句,稱為“句讀(dòu)”。韓愈《師說》中“句讀之不知”即指此能力。
    • 句逗符號在宋代逐漸規範化,用于科舉考試和典籍注解。
  3. 與現代标點的區别

    • 古代句逗僅有“句”“逗”兩種符號,而現代标點體系包含十餘種符號(如問號、引號等)。
    • 句逗更依賴語境理解,同一句子可能因斷句不同産生歧義,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存在多種斷句方式。
  4. 學習意義

    • 掌握句逗是研讀古籍的基本功,需結合訓诂、音韻知識。
    • 現代整理的古籍常采用新式标點,但原版影印本仍保留句逗符號。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中的句逗實例或斷句技巧,可查閱《古文标點例析》等專業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帝倉抱火卧薪薄暝寶星剝異禀單并線賓客盈門長是棽鐘尺木傳政出世超凡出液吊紙二雅蛾子泛盎放蒙掙否德伏惟輔賢浮性公位詭數孑傑謹完隽脆克苦口不擇言叩舷拉比老龜刳腸雷赴烈皇劣弱毛手毛腳迷滞煗寒七寶五味粥輕紅虬戶篠骖群衆路線任舉三言詩上水山砦社君省不的勝朝送燈台索牛所親太陰抟抟頽蕪蓊勃銜悲陷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