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言詩的意思、三言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言詩的解釋

舊詩體的一種。以三字為句,故名。 清 趙翼 《陔馀叢考·三言詩》:“三言詩,《金玉詩話》謂起於 高貴鄉公 。然 漢 《安世房中歌》‘豐草葽’及‘雷震震’二章,《郊祀歌》之‘練時日’、‘太乙貺’、‘天馬徠’等章,已創其體,則不始於 魏 末矣。 劉勰 又引《喜起歌》為三言之首,而謂詩之有三、五言,多成於 西漢 ,蓋《國風》:‘山有榛’、‘隰有苓’,《周頌》:‘綏萬邦’、‘屢豐年’之類。古詩中原有此句法,特 漢 初以之為全篇,遂成此三言之一體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言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特殊形式,指全篇每句由三個字構成的詩體。其特點在于句式簡短、節奏明快,語言凝練且富有韻律感。以下從五個角度解析該詩體的核心内涵:

  1. 起源考證

    三言詩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民謠,《吳越春秋》記載的《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被視為現存最早的三言詩雛形。這類短章與勞動號子、祭祀祝辭關系密切,體現了先民「二言基礎,三言延展」的語言發展規律(來源:《中國詩歌藝術研究》)。

  2. 結構特征

    每句嚴格限定三字,形成「2+1」或「1+2」的音節組合。如漢代《郊祀歌》「練時日,侯有望」通過單雙字錯落産生跳躍感,這種「短促—頓挫」的節奏對後世詞牌中三字句的運用産生深遠影響(來源:《中國古代詩歌體裁概論》)。

  3. 功能演變

    先秦時期多用于儀式祝禱,漢代發展為童蒙識字教材,如史遊《急就篇》「宋延年,鄭子方」等三言韻語。唐宋以後逐漸與雜言詩融合,如李白《三五七言》中「秋風清,秋月明」的起句(來源:《中國文學發展史》)。

  4. 代表作品解析

    除《彈歌》外,《詩經·周頌》中「綏萬邦,屢豐年」等祭祀短章,以及漢樂府《練時日》《天馬歌》等均屬典型三言體。這類作品多承載宗教、政治功能,與民間歌謠的即興創作形成雅俗分野(來源:《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5. 文體價值

    三言詩作為「中國最短古詩體」,填補了二言詩向四言詩過渡的形态空白。其緊湊結構對後世三字經體、寶卷偈語、戲曲唱詞等通俗文學産生範式影響,尤其在強化漢語單字表意功能方面具有語言學價值(來源:《中國詩學通論》)。

網絡擴展解釋

三言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其核心特征為每句由三個字構成,整體風格簡潔凝練。以下從定義、起源、特點及代表作品等方面進行綜合解析:

1. 定義與基本特征
三言詩屬于舊詩體的一種,以三字為一句,全篇通常由多句組成,語言高度精煉,注重通過簡短文字傳達深刻意境或情感。例如漢代《安世房中歌》中的“豐草葽”等句,即體現了這一特點。

2. 曆史起源與發展

3. 代表作品舉例
據文獻記載,三言詩代表作包括:

4. 文學價值
三言詩通過極簡語言實現“以少總多”的表達效果,對後世絕句、小令等短文體裁的發展具有啟發意義。其創作理念強調“文約意豐”,與古典美學中的含蓄傳統一脈相承。

如需更完整的作品列表或曆史考證細節,可查閱《陔馀叢考》《文章流别論》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安樂巾熬腸刮肚遍地長眠成分簜節典藻鬥峭發癢非計鳳褥付度光身官人裹骽姑蘇台後記候塢緩辔活結頭驕憨交子繼孤羁旅拒門木咔吧楷隸口誦心維快遞朗白郎亢蘭莸拉瑟鱗附領命淩雨鸾山杪曶匹夫匹婦平白搶種前進士切近的當耆壽入室賓殺僇折獄壽圹說義菽乳似是而非肅修橦棚同情心脫漏微風蚊子陷鋒下年先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