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稱社稷之主。《史記·殷本紀》“從 湯 言素王及九主之事” 裴駰 集解引 漢 劉向 《别錄》:“九主者,有法君、專君、授君、勞君、等君、寄君、破君、國君、三歲社君,凡九品。” 司馬貞 索隱:“三歲社君,謂在襁褓而主社稷,若 周成王 、 漢昭 、 平 等是也。”
(2).鼠的别名。 晉 葛洪 《抱樸子·登涉》:“子日稱社君者,鼠也。”
“社君”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主要含義:
指古代國家或政權的最高統治者,尤其強調其在社稷(象征國家)中的地位。這一用法源自《史記·殷本紀》中提到的“九主”分類,其中“三歲社君”指幼年繼位的君主,例如周成王、漢昭帝等。
司馬貞在《史記索隱》中進一步解釋:“三歲社君,謂在襁褓而主社稷”,強調君主年幼即位的特殊性。
這一含義出自晉代葛洪的《抱樸子·登涉》,其中提到“子日稱社君者,鼠也”,将“社君”作為鼠的代稱。可能源于古代對動物的隱喻或民間傳說。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史記》《抱樸子》等古籍原文。
社君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從不同方面介紹這個詞的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社君一詞意為村社的首領或負責人,也可以指村中的重要人物或著名領導人。這個詞強調了社會地位高的人物。
社(shè)的部首是示,筆畫數為4;君(jūn)的部首是口,筆畫數為7。
社君一詞來源于古代社會制度中的村社,指的是村中的首領或領導人。
在繁體字中,社君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社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差異,但整體上仍然可以辨認出它的形狀和意義。君字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他是我們村的社君,負責處理村中的重要事務。
社長、社員、社區、社會、首領、負責人等。
社長、村長、首領、領導人等。
社員、村民、平民、普通人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