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出液的意思、出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出液的解釋

舊時謂小雪為出液。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水部·雨水》:“立冬後十日為入夜,至小雪為出液。得雨謂之液雨,亦曰藥雨。”參見“ 入液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出液”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節氣相關含義(主要解釋)

  1. 基本定義
    舊時指“小雪”節氣,源自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水部·雨水》的記載:“立冬後十日為入夜,至小雪為出液。得雨謂之液雨,亦曰藥雨。”。這裡的“出液”與“入液”對應,描述立冬後氣候變化的節點。

  2. 文化背景
    古人将立冬後的氣候分為“入液”和“出液”兩個階段,小雪時節的降雨被稱為“液雨”或“藥雨”,可能與農耕或藥用習俗相關。


二、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到“出液”作為成語,表示“受刺激後流淚或流涕”,例如:“聽到消息後不禁出液”。但此用法在古籍和權威文獻中未見明确記載,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誤用,需謹慎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出液的意思

《出液》是由中文組成的詞語,涵義是液體流出或流動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出液》的拆分部首為“出”和“水”,其中“出”部表示“流出”,“水”部則表示液體。這個詞總共有7個筆畫。

來源

《出液》的來源與漢字的基本意義和用法有關。漢字“液”指的是流動的液體,而“出”表示從某處流出的動作。因此,《出液》可以理解為液體流出的意思。

繁體寫法

《出液》的繁體寫法為「出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液的字形中間的一橫較長,上部是“水”部,下部表示“樂”(yuè),形象地表示了液體汩汩流動的形态。

例句

1. 這種藥膏可以促使傷口的炎症逐漸減退,并且幫助傷口出液。

2. 護士使用針管把患者體内的血液抽出,進行檢驗分析,這樣可以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病情。

組詞

- 出血:血液從傷口或器官流出。

- 液體:流動的物質,沒有固定形狀。

近義詞

流出、溢出、滲出

反義詞

進液、吸入、存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