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句读 ”。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六:“句读,《法华经》作‘句逗’。” 朱自清 《论朗诵诗》:“但是这对话得干脆,句逗不能长,并且得相当匀整。”
句逗是汉语传统文本标注术语,指通过特定符号(句号和逗号)划分语句结构的方式,体现语句的停顿与语义层次。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句
指语义完整的终止停顿,相当于现代标点中的句号(。)或问号(?)、叹号(!)。《说文解字》释“句”为“曲也”,引申为语言中可独立表意的完整片段。
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中问号处为“句”。
逗
表示语意未完的短暂停顿,对应现代逗号(,)、分号(;)。《文心雕龙》注“逗”为“住也”,即语句中的间歇点。
例: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中逗号处为“逗”。
通过“句”划分完整语义单元,“逗”标示句子内部成分(如主语与谓语、并列成分)的间隔,使文意清晰。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强调:“句逗不明,则经义不可得而解”。
古代文本常无标点,需读者自行“句读”(即断句)。宋代以后出现圈点符号(○表句、丶表逗),至近代受西方标点影响形成现代规范。《新青年》1918年刊发的《标点符号用法》首次系统规范“句”“逗”符号。
在语文教育与古籍整理中,“句逗”仍是重要概念: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掌握句逗规律,准确理解文意”。
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以“句逗”为基础,结合现代标点重构古籍阅读体系。
参考文献来源
“句逗”是古代汉语中用于标记文章停顿的符号,与现代标点符号功能类似,但体系更为简单。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概念
历史背景
与现代标点的区别
学习意义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中的句逗实例或断句技巧,可查阅《古文标点例析》等专业书籍。
宝盖薄片悲剥梐捆毕昴不如志层嶂长拳敕语叨絮丁西林岋岋封洫敢断告慰隔笔简倌人汉文闳整后鞧环玦秽荟见义勇为搅拌机驾校济川借资精雕细刻金犀稽问快活三郎了处乐悬凉阴内衣年伯甯戚歌芹藻球琳器曲调认死扣儿人烟浩穰撒科打诨三花聚顶生子审谨沈切识变实绩水滴石穿说智疏音私觌官谈霏桃胶惋切五明扇仙羽小船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