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委任舉薦,引薦保舉。《禮記·儒行》:“儒有聞善以相告也,見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難相死也,久相待也,遠相緻也,其任舉有如此者。” 孔穎達 疏:“其任舉有如此者,謂朋友更相委任舉薦有如此在上諸事。”《管子·任法》:“法古之法也,世無請謁任舉之人。” 尹知章 注:“任,保也。以法取人,則無請謁之保舉。”《史記·穰侯列傳》:“ 白起 者, 穰侯 之所任舉也,相善。”《南史·王僧綽傳》:“﹝ 僧綽 ﹞累遷尚書吏部郎,參掌大選,究識流品,任舉鹹盡其分。”
“任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委任舉薦、引薦保舉,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任舉”指通過推薦或保舉的方式選拔人才,強調對他人的信任與推舉。例如《禮記·儒行》提到“其任舉有如此者”,指朋友間相互舉薦的品德。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禮記》《管子》等典籍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3)。
任舉(rèn jǔ)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拆分部首可以分為“任”和“舉”,其中“任”的部首是“人”,代表着與人相關的意思;而“舉”的部首是“乙”,表示助詞、甲乙丙丁之乙。整個詞語的拆分部首中有“人”也有“乙”,則可以推測該詞語含義與人類之間的關系有關,并涉及到助力、輔助的意思。
該詞語來源較早,最早見于《尚書·大禹谟》:“爰方四聰善于國任舉之艱苦”,意為能夠聰明地承擔國家的艱難任務。在古代曆史中,“任舉”多指被選中、被委任來擔當某項重要職務或者任務。
在繁體字中,“任舉”仍然保留着與簡體字相同的寫法,沒有太大的區别。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任舉”這個詞語的古代寫法與現代相比并沒有太大改變。
以下是一些關于“任舉”的例句:
與“任舉”相關的組詞有:任命、選拔、推舉等。
“任舉”的近義詞有:任命、授命、委派等。
與“任舉”相反的詞語是:辭任、解職、罷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