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送燈台的意思、送燈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送燈台的解釋

謂一去不複返。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俚諺雲:‘ 趙老 送燈臺,一去更不來。’不知是何等語,雖士大夫亦往往道之。 天聖 中,有尚書郎 趙世長 者,常以滑稽自負。其老也,求為 西京 留臺禦史。有輕薄子送以詩雲:‘此回真是送燈臺。’ 世長 深惡之,亦以不能酬酢為恨。其後竟卒於留臺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送燈台,作為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均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民俗色彩:

  1. 核心含義:民俗儀式中的燈具饋贈

    • 指代行為: 指在特定的民俗活動或儀式中,向特定對象(如寺廟、神靈、新婚夫婦等)贈送燈具的行為。
    • 象征意義: 燈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常象征光明、希望、驅邪避災、延續香火等。贈送燈台的行為,承載着祈福、祝願、保佑等美好寓意。
    • 常見場景:
      • 婚俗: 在某些地區(如陝西、山西、河南的部分地方),存在“送燈”或“送燈台”的婚俗。通常由女方親屬(如舅舅)在新婚夫婦婚後特定時間(如元宵節前或孩子出生後)贈送燈台或燈籠。這寓意着為新人照亮前程、祈求早生貴子、生活光明美滿。
      • 廟會/祈福活動: 在寺廟法會、祈福活動或傳統節日(如元宵節)期間,信衆向寺廟供奉或向神靈敬獻燈盞,也稱為“送燈”或“送燈台”,以祈求平安、福報。
  2. 引申含義:一去不返(特定語境)

    • 來源與典故: 此義項源于民間俗語“某人送燈台——一去不回來”。這個說法可能與中國古代航海或遠行的危險有關。舊時燈塔(燈台)是重要的導航标志,但負責運送或維修燈台的人常因路途艱險或海上風浪而難以生還。
    • 現代用法: 在特定語境下,“送燈台”可比喻某人離開後便杳無音信、一去不複返,帶有一定的貶義或戲谑色彩。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用法相對口語化和地域化,不如其核心的民俗含義普遍和正式。

權威參考來源:

“送燈台”一詞的核心在于其作為特定民俗儀式中蘊含祝福與祈願的饋贈行為,尤其在婚俗中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價值;其引申的“一去不返”之意則源于民間俗語,使用範圍相對有限。

網絡擴展解釋

“送燈台”這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文化背景進行區分:

一、成語含義(文學典故)

  1. 基本解釋
    指一去不複返,源自宋代歐陽修《歸田錄》中的俚諺“趙老送燈台,一去更不來”。該成語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離開後不再返回,或承諾未兌現的情形。

  2. 引申含義
    部分解釋擴展為在他人急需幫助時背棄盟約或未施以援手,類似将指引方向的燈塔送走,導緻對方迷失。

二、傳統習俗(民間活動)

在河南等地的元宵節(正月十五),存在“送燈台”的祭祖習俗:

三、使用注意

(注:不同網頁對成語的釋義側重略有差異,建議結合權威文獻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梆硬謗詛抱蛋憊勞辯慧必然币制策彗瞋駡侈哆傳訊觸目皆是掉尾雕章繪句恩允分春風賦豐混逢賢把贈符水高契搆兵關接火隊簡明扼要谏垣借喻寂絕金粉涓涓巨着磨鏡石皮艦起肩清哀青坂齊舍憩偃撒的三壽客山崗子哨馬社雨施翼私币蘇梅佗方陶熔鼓鑄添置頭首外國語僞君子吻流絃歌箱子仙師小冠子夏消殺醯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