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一去不複返。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俚諺雲:‘ 趙老 送燈臺,一去更不來。’不知是何等語,雖士大夫亦往往道之。 天聖 中,有尚書郎 趙世長 者,常以滑稽自負。其老也,求為 西京 留臺禦史。有輕薄子送以詩雲:‘此回真是送燈臺。’ 世長 深惡之,亦以不能酬酢為恨。其後竟卒於留臺也。”
“送燈台”這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文化背景進行區分:
基本解釋
指一去不複返,源自宋代歐陽修《歸田錄》中的俚諺“趙老送燈台,一去更不來”。該成語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離開後不再返回,或承諾未兌現的情形。
引申含義
部分解釋擴展為在他人急需幫助時背棄盟約或未施以援手,類似将指引方向的燈塔送走,導緻對方迷失。
在河南等地的元宵節(正月十五),存在“送燈台”的祭祖習俗:
(注:不同網頁對成語的釋義側重略有差異,建議結合權威文獻進一步考證。)
《送燈台》是一種表示送别的詞語,常用于祝福離開的人平安、順利。這個詞可以引用于現實生活中,也可以用于文學作品中,常具有深情和祝福的意味。
《送燈台》的拆分部首是“辶”和“罒”,其中“辶”是表示“行走”的意思,而“罒”是表示“網罟”的意思。它的筆畫總數為12畫。
《送燈台》一詞最早出現于宋代蘇轼的《贈滑台絕句》,其中一句為:“千裡淮南已天涯,一燈照盡夢中家”。後來逐漸成為一種常用的表達方式,用于送别時的祝福。
在繁體字中,《送燈台》的寫法為「送燈臺」。
在古代漢字中,《送燈台》的寫法沒有變化,一直保持為現代寫法的形式。
1. 今天我們聚在一起,為了送燈台的人,祝福他未來的旅程一帆風順。
2. 每一次送燈台,都是一次深情的告别,也是對彼此的祝福和思念。
送别、燈、台架、火台、贈、祝福
送行、送别、離别、告别
歡迎、相聚、迎接
【别人正在浏覽】